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变干部“包村”为“驻村”——临夏县坡头乡创新建立乡干部驻村长效机制报道之一

民族日报 2016-11-21 00:00 大字

 

初冬时节,行走在临夏县坡头乡田间地头,处处可见乡驻村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尽心竭力搞服务,谱写了一曲干群齐心共谋致富路的新乐章。

 

本固方能枝荣。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坡头乡党委书记唐胜利告诉记者,该乡率先建立乡干部驻村工作长效机制,推行乡村社三级干部统一管理模式,实行驻村包社包户制度。80%的乡干部分别到全乡5个村驻村搞服务,全乡43名干部中,乡党委书记、乡人大主席、乡长、乡纪委书记、财政所长和其他7名工作人员留守乡政府各司其职开展工作,其余31名干部分派到5个村驻村开展工作,把乡35项管理服务职能中的29项服务项目延伸到村社农户,变干部“包村”为“驻村”,变群众“跑腿”为干部“上门”,实现干部驻村常态化,联系群众长效化……不但在***工作方面创出了一条新路子,而且,使村级组织工作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得到了进一步夯实。

冯魏村老人朱胜辉深有感触地说,村里的路通了,水通了,房子修好了,养牛养羊的款贷上了,群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离不开村党支部的领导,离不开乡上驻村干部的帮助支持。“这种工作方法方便了老百姓,感觉共产党就在我们身边,乡上的干部就在我们身边!”这是记者在坡头乡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唐胜利说,以前,乡干部时常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当二传手、传话筒,导致村社干部和群众对国家政策方针和乡村工作意图不理解、不支持,工作进展慢、效率低。乡干部驻村后,及时传达上级各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完成乡上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协助村干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群众积怨化解、环境卫生整治、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干部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了解情况的多了,与群众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距离更近了、打交道更频繁了,只要干部对群众做到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干部和群众就能更好地融为一体。

 

走进冉坪村委会,宽敞明亮的村委会里会议室、活动室、阅览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办公桌、电视机、电脑等办公设施设备配备齐全、摆放整齐。冉坪村支部书记包得荣高兴地说:“现在乡上干部吃住在村上,群众咨询或办事方便多了。”

 

“啥时候到村委会办事,都有人在,办事方便快捷。”村民赵尕苹告诉记者。驻村干部、冉坪村第一书记邱瑞龙说:“在村委会设立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副书记共同办公的党建办公室。配置了办公设备,配备了厨房、灶具等用品,使驻村干部吃得上、住得下、留得住、能干事。我们坚持把村级党建的重心放在联系服务引导群众上,让党的村级组织成为群众工作的最坚强堡垒。”

 

据了解,坡头乡把村级组织规范建设作为农村党建工作基础性工程来抓,全面完成全乡5个村活动场所规范化阵地建设,实现场所标准化、办公正常化、培训常态化、村务公开化、管理规范化,全面提高村级组织引领发展、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了全面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主

阵地和指挥部。村阵地已成为坡头乡一道亮丽风景,成为温馨和谐的“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群众之家”。

 

“每个村就是一个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第一书记就是‘一把手\’,乡村社三级干部和群众全力完成乡党委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就是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责任,各村第一书记每周向乡党委汇报驻村工作进展,乡党委定期考评业绩。现在,我们的每一个驻村领导都能独当一面,都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坡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马兆海说。

 

通过夯实基层党建,激发了村级组织活力,创新了基层组织管理模式,使这片沃土产生了春风化雨般的效应。一排排危旧房改造后的新房子在暖阳照耀下格外醒目,平展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给老人、孩子们提供了锻炼、娱乐的场所,啤特果树栽植、布鞋加工、联户养殖,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助力器”,从“硬件”到“软件”得到了全面提升,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新闻推荐

牡丹园中的古河州

牡丹园中的古河州【刘家峡1968】【古河州五星】【古河州精品中华牡丹陈酿】甘肃古河州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始创于2000年。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

临夏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