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源泉——临夏县坡头乡创新乡干部驻村机制系列报道之一
近日,记者行走在临夏县坡头乡田间地头,处处可见驻村工作队队员们的忙碌身影,他们深入农村生产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谱写了一曲干群同心扶贫攻坚的新乐章。
在坡头乡,一排排危旧房改造后的新房格外醒目,平展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给老人、孩子们提供了锻炼、娱乐的场所,啤特果栽植、布鞋加工、联户养殖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助力器”,从“硬件”到“软件”得到了全面提升,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坡头乡干部驻村工作长效机制,使这片沃土产生了春风化雨般的效应。
冯魏村群众朱胜辉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的路通了,水通了,房子修好了,养牛养羊的款贷上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离不开村党支部的领导,离不开乡上驻村干部们的帮助支持。“我们走村入户,宣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传达上级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各项工作,协助村干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群众积怨化解、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驻村干部张明新说。
乡党委书记唐胜利告诉记者,以前乡干部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当二传手、传话筒,导致村社干部和群众对国家方针政策和乡村工作意图不理解、不支持,工作进展慢、效率低。乡干部驻村后,传达上级各项重大决策和部署,完成乡上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协助村干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群众积怨化解、环境卫生整治、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干部深入群众家中、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了解情况的多了,与群众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距离更近了、打交道更频繁了。只要干部对群众做到以诚相待、以心换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干部和群众就能更好的融为一体。
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活力源泉,是基层党建工作不竭的动力。近年来,临夏县坡头乡针对村级组织力量薄弱,难以发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致富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甚至软弱涣散等突出问题,打破原有乡领导干部包村制“层层安排任务,坐等群众上门”的模式,着力在体制机制、职能定位、绩效考评等方面探索创新,推动乡(镇)工作力量下沉到村,工作职能下移到村,服务工作直接到户,驻村开展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与***、党建、双联工作队形成互动,切实增强村级党组织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
唐胜利告诉记者,2015年3月坡头乡率先建立乡干部驻村工作长效机制,推行乡村社三级干部统一管理模式,实行驻村包社包户制度。全乡43名干部,乡党委书记、乡人大主席、乡长、乡纪委书记、财政所长和其他7名工作人员留守乡政府各司其职开展工作,其余31名干部分派到5个村驻村开展工作,把乡政府35项管理服务职能中的29项服务项目延伸到村社农户,变干部“包村”为“驻村”,变群众“跑腿”为干部“上门”,实现干部驻村常态化,联系群众长效化,用真心真情真意的工作作风畅通为民富民“最后一公里”,努力把村“两委”建设成为群众喜怒哀乐的精神之家、干部干事创业的成长之家,使村级组织工作力量得到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得到强化,党的执政基础得到夯实。
走进冉坪村村委会,鲜红的旗帜高高飘扬,宽敞明亮的村委会里会议室、活动室、阅览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办公桌、电视机、电脑等办公设施设备配备齐全、摆放整齐。
(转2版)
新闻推荐
sp;
今年,临夏县井沟乡投资万元,新建了两个村委会办公场所,改善了基层办公环境。图为新建成的崖头村委会。民族日报记者范海东摄...
临夏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