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 转方式 调结构 ——临夏州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去产能转方式调结构
——临夏州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邹海林
临夏州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逆势走强的良好态势。2015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25.56亿元,同比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9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排名全省第一位。今年一季度,全州完成工业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长8.5%。
政策引导 产业聚集
临夏州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进一步明晰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和方向,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倾斜等多种措施,引导和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以永靖县盐锅峡为主的装备制造基础件加工聚集区,以临夏绿色清真产业开发区为主的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加工业聚集区,以临夏县为主的旅游文化工艺品加工聚集区,以和政县为主的建材、饮品加工聚集区,以广河县经济开发区为主的皮革加工聚集区,以东乡县、康乐县、积石山县为主的清真食品、建材、民族用品加工聚集区,初步形成以装备制造基础件、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皮革、建材、酒类饮品、旅游文化工艺品为主的产业集群。八坊清河源、康美牛业、燎原乳业、华安生物、兴强地毯、宏良皮业、昌盛铸钢、海螺水泥、古河州酒业、88饮品、神韵砖雕等特色工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省内外知名品牌企业。
转变方式 调整结构
临夏州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抢抓甘肃省入列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的重大机遇,以重点企业和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落实化解落后产能工作,累计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企业42户,淘汰铁合金、碳化硅落后生产线20条,淘汰落后产能87.77万吨,淘汰实心粘土砖6.02亿块,空心砖产能4.5万立方米。同时,严控新增产能项目审批,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标准,连续三年无批建铁合金、碳化硅等高耗能、高污染生产企业。
搭建平台 融合发展
紧盯国家扩大向西开放和甘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战略机遇,临夏州积极搭建节会平台,促进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临夏州与马来西亚吉兰丹州共同举办2016国际清真食品博览会,临夏燎原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政88啤特果有限责任公司等18家生产经营清真食品、民族用品、特色农产品的企业参加展示展销活动。临夏州在宁夏银川和青海西宁,分别举办绿色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展示展销暨美丽临夏旅游推介会,组织企业展示展销128个系列的1200多种产品,签订供货协议和现场交易总额3.97亿元。
因势利导 强化服务
临夏州全面落实“互联网+”战略,全力推进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开展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应用,为工业企业及中小微企业提供研发、生产、销售、融资、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今年应用“西北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的企业新增300多户。全州远程教育进企业工程全面启动,首批30户重点企业已开通使用。利用省级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综合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快捷高效的项目技术、人才培训、信息交流、电子商务、金融超市等“一站式”服务,现已入驻企业74户,参展商品13大类1200多种,其中13家企业的177种商品在淘宝网上线销售。
技术创新 打造品牌
临夏州着力抓项目引擎带动工作,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将技术创新与打造自主品牌、争创名牌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扩大技改资金投入。全州筛选上报符合专项支持范围和申报条件的项目36个,组织企业通过网络申报国家建设基金项目,有7户企业通过省级审核。同时,积极开展技术中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和企业品牌创建工作,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户,州级企业技术中心11户,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户,创建甘肃省名牌产品26个,甘肃省著名商标4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
新闻推荐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真信笃行 知行合一 ——临夏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真信笃行知行合一——临夏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本报通讯员张晓东王义海临夏州始终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围绕“...
临夏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夏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