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攻坚领头雁 真心为民谋福祉 记临夏州***精准脱贫一线带头人

甘肃日报 2016-04-03 11:08 大字

扶贫攻坚领头雁 真心为民谋福祉

临夏州***精准脱贫一线带头人

2015年,临夏州认真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州的“一号工程”,严格按照“四个切实”“六个精准”“四个一批”的要求,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认真落实“1+17”***方案和“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全面完成了560个贫困村和9.57万户、42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编制了到村到户的项目清单和扶持措施,累计发放***贷款23.02亿元,筹措和整合项目资金13.7亿元,实施了一批农村道路、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安全饮水、动力电覆盖等项目,使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全年完成了10.5万人的减贫任务。在临夏州大力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省、州、县、乡、村各级党政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业,广大干部群众、各界人士,深入贫困地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对接、真情奉献,不断拓宽***领域,丰富帮扶形式,提升帮扶层次,加大帮扶力度,为临夏州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挖掘典型、总结经验、推进工作,我们聚焦临夏州***精准脱贫一线带头人先进事迹,以飨读者。

马小鹏:用实干体现价值

康乐县康丰乡何家沟村大学生村官马小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精明能干。

这个“80后”的大学生村官,面对何家沟村贫困群众的期盼,主动请缨,于2013年12月担任何家沟村党支部书记,肩负起了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

何家沟村地处康乐县北部山区,全村通村道路、村社道路全为小道土路,只能通三轮农用车,一遇雨天,交通陷入瘫痪。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公共服务、医疗卫生、饮水安全、孩子上学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

“要想富,先修路。”2013年底,马小鹏带领村“两委”班子把村道硬化列为村各项工作之首。他积极向乡党委、乡政府汇报,并向县交通局努力争取。由于个别群众对占地修路一时想不通,影响了修路。他多次到村民马麻尼、马夫云家里做工作,经过耐心细致地解释开导,马麻尼、马夫云终于同意村道硬化。

2014年7月,6公里的村道拓宽整修完毕,并于9月全部完成硬化。解决了村民多年来的行路难问题,方便了村民出行。2015年,该村被县里列为重点帮扶贫困村,借此良机,马小鹏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上报项目需求和村级发展计划,积极奔走。2015年底,该村全面实施了“六位一体”村级活动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现已投入使用。危旧房改造、暖棚养殖、劳务技能培训等一大批到户项目的落实,使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增强了“造血”功能。

“村官虽小,干的事也很简单和平凡,但只要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把这些事情干好了,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平凡。”马小鹏说。他表示,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为何家沟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多做贡献,更好地体现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人生价值。

马忠福:致富不忘众乡亲

“从黄家村的变化中,我看到了东乡县美好的明天,我认为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东乡县农民企业家马忠福高兴地说。在黄家村的脱贫攻坚进程中,马忠福积极作为,他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马忠福的善行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称赞。

马忠福是东乡县大树乡人。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走出封闭落后的东乡山区,孤身到大城市创业发展。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在建筑领域带出了一支信誉优良、技术过硬、实力雄厚的企业团队,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坚持为家乡做好事,捐款帮扶贫困村民、支持公益事业,成为当地企业界竞相学习的新标杆。

马忠福心里始终装着乡亲们的困难,没有忘记家乡是基础条件较差的山区村,乡亲们居住分散,生活生产条件恶劣,吃水、行路、住房、上学、看病、增收等问题十分突出,贫困面大、程度深,自我发展脱贫能力低。为了回报家乡,只要听到哪个村、哪个社要硬化村道、修建校舍,他会第一个站出来捐资出力,尽自己最大能力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2015年6月,当马忠福听到县委县政府要将大树乡黄家村打造成全县***的示范村时,他非常高兴,毫不犹豫地参与到扶贫工程建设中来。他带着自己的工程队,无偿对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技术和物资支持。为了帮助51户困难户改造危旧房屋,他为每户捐助建房资金4万元,共计204万元,使他们高高兴兴住上了新瓦房。

在马忠福的全力帮助和村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黄家村铺上了高标准的水泥道路,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六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村民文化广场已投入使用,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马忠福致富思源、富不忘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总是尽力为家乡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陈梅珍:回乡创业寄深情

“他乡山也好,他乡水也美,难忘我童年的故乡情……”和政县华丰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梅珍,每每回到童年生活过的家乡,一股浓浓的乡情便凝聚在她的心头,怎么也挥之不去。虽然早已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她还是毅然下定了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回乡搞生态农业的决心。

2013年3月,陈梅珍把凝聚她心血创办的华丰商贸有限公司留给丈夫和子女经营,自己则一头扎进了和政县陈家集乡陈家沟里。

陈梅珍在陈家集上王家村投资兴建了以种植林木和养殖畜禽为主的华丰庄园。这里,一亩地小麦产量不到400斤,除去肥料种子等费用,每亩地的纯收入不到100元。一个劳力种5亩地,一年收入也只有几百元。

在上王家村陈家洼社,她首选的地方是阴山坡地最不长庄稼的地方。她把最大的利益让给乡亲们,将每亩山地以350斤小麦的市场价租赁。村民们高兴地说:“租赁出去的地几乎是荒地,一年一亩地凭空收入350斤小麦的钱,对我们来说,真是喜从天降!还能从自家地里打工挣钱。”

因为租赁价格高,不到一个月时间,她租赁的土地就达到了1360亩。

通过一年的耕耘,租赁的山坡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啤特果、云杉等苗木和玉米、苜蓿、红豆等饲料作物;山沟里,散养了上万只珍珠鸡、乌鸡、马鸡,北京油鸡在山坡上成群;高标准的牛羊养殖区里,已存栏羊1500多只、牛100多头。短短一年多时间,陈梅珍创办的华丰庄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月28日,当笔者来到上王家村时,村民们纷纷说着他们的喜悦。村民曹秀珍抢先说:“今年,华丰庄园租赁土地17亩,我收入8000多元,在农庄打工又挣了8000多元……”常年劳作在一亩三分地里的妇女们都争先讲述着她们在华丰庄园取得丰厚收入的事。

近日,陈梅珍带领村民赴金昌、张掖、武威考察学习“乡村游”,她计划在陈家沟的山上种植紫金花和薰衣草,发展集休闲、旅游、垂钓、餐饮于一体的农家旅游,让贫困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祁永胜:吃苦耐劳创佳绩

创业不易,赚钱更不易。赚了钱之后,许多人过起了安逸生活。祁永胜却选择创办农牧业科技公司,为当地乡亲脱贫致富尽力,带动大家一同致富。他说:“***是彻底改变家乡面貌的行动,我要以最大的热情,主动投入到精准脱贫中去……”

祁永胜是积石山县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非公经济人士代表之一。说起创业历程,祁永胜感慨万千。2000年青藏铁路开工后,他带领40多名乡亲奔赴青藏铁路建设工地打工。因为朴实真诚、吃苦耐劳的工作劲头,他们这个小团队打动了青藏铁路建设指挥部的负责人,以“农民工程队”的身份被吸纳到青藏铁路10万建设大军中。随后他们又在中铁四局、九局、中铁隧道局等多家单位承揽路基和附属设施工程,累计带领农民工7000多人次外出务工,最多时一年有1500多人次。凭着一股韧劲,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确保青藏铁路顺利通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施工奇迹,多次荣获青藏铁路指挥部的表彰奖励。

2009年,祁永胜的团队参加了永古(永登至古浪)高速公路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古浪隧道工程建设任务;2010年在陇南完成了武罐高速公路建设任务;2013年参加了临合(临夏至合作)高速公路建设,完成了麻当隧道建设任务;2015年修建积石山县移民嘉园购物城,总投资达2.5亿元。

一项项施工任务完成后,祁永胜回到了家乡,注册资金3000万元创办了甘肃翔羚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可上缴税金100万元,解决300多人的就业问题。

致富不忘众乡亲的祁永胜,还关心着家乡的教育事业。2014年11月他为积石山县关家川乡芦家庄小学捐款2万元,解决了132名学生的实际困难。2015年11月在县里开展的光彩事业捐款活动中他又捐款100万元,用以支持家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

王明生:服务百姓心连心

“你家里新栽的百合都成活了吗?”“那头新买的牛没有生病吧?”“孩子学习咋样?”……在朱家岭村的老乡家里,经常会见到一位边聊工作边做记录的扶贫干部。他就是2015年7月省法院派驻朱家岭村担任“***、精准脱贫”工作队队长的法官王明生。

作为永靖县整体脱贫村的朱家岭村,位于永靖县关山乡东部,山大沟深,自然条件差,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百合土豆为主。虽说是山区,但是农民的耕地却很有限,加上百合生长的周期较长,市场行情不稳定,造成农民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2015年全年扶贫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作为村里的帮扶工作队队长,王明生时刻记着自己的责任,一到朱家岭村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白天忙村庄道路建设、村民危旧房改造、土墙换砖墙等工作,晚上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便将全村83户贫困户走了个遍,摸清了这些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找出了致贫的原因和问题所在。

于是,王明生与***工作队一起针对致贫原因和问题,在做好贫困户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开始为贫困户制定一户一脱贫计划。针对近两年百合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的行情,他通过微信朋友圈、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大朱家岭村百合的宣传,增加了百合销售渠道,还积极向单位同事、朋友推销2700多斤。

农户蕫希发家里今年有2亩百合面临滞销的危险,王明生同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托熟人联系买主,解决运输车辆,最终以高出市场收购价4元到5元的价格销售出了1400斤。王明生虽然在朱家岭村时间不长,但村民们不把他当外人,都说“有事就找王队长”!

他不仅抓***,也没忘作为法官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本职工作。兰州一百合商贩拖欠朱家岭村8户农民两年的百合销售款,商贩说百合质量不合格,但村民说百合质量问题是因为运输和储存不当,各说各的理。王明生知道情况后,对双方晓之以理,晓之以法,很快妥善解决了此事。朱家岭村池沟社有两兄弟虽同住在一座院落里,但此院落父母过世时留给了弟弟,为此两家关系一直不好,经常吵闹,王明生经过大量细致的调解工作,哥哥在弟弟的帮助下有了新家,也化解了两兄弟近十年的矛盾。

如今,只要一提起王明生的名字,朱家岭村村民总会竖起大拇指称赞:“王队长与我们农民心连着心!”“王队长是我们最贴心的人!”

尽管2015年朱家岭村已经整体脱贫,但王明生说:“工作才刚刚开始……”

娄廷伟:情系群众办实事

“我是一名党员干部,为贫困群众做好事是我最大愿望,也是我最大的收获。”省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处长、临夏县双联、扶贫领导小组副组长,新集镇杨坪村第一书记娄廷伟这样总结他的工作。

自2012年2月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娄廷伟将双联行动作为锻炼自身、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长期扎根杨坪村,经常深入贫困户家庭与他们真心交朋友,了解群众所需所盼,设身处地为他们做好事、解难事。

2015年5月24日,娄廷伟来到杨坪村查看圈舍修建情况时,得知二社贫困户李尕丁由于缺资金,不能进行圈舍改造,他当场拿出自己的工资5000元送给李尕丁,让他先干起来,修建圈舍发展养殖,解决了李尕丁眼前的难题。当年6月,他在深入村社时了解到联系户王某的母亲,因长期治病产生的医药费问题与儿媳闹矛盾,一气之下到女儿家居住。他多次到王某家中做思想工作,并向他们详细讲解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不久,王某接回母亲,在娄廷伟的帮助和督促下,王某带母亲到临夏县人民医院就医,有效化解了王某家庭矛盾,为树立文明新风注入了正能量。

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杨坪的群众深情地说:娄书记从内心深处对我们老百姓充满了感情。

娄廷伟还认真修订完善了《省人大财经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计划》《临夏县新集镇杨坪村小康建设规划》《临夏县新集镇杨坪村产业发展规划》,并结合村情帮助制定了《杨坪村2014-2017发展规划》,为杨坪村绘制了一份发展蓝图。

2015年,娄廷伟通过对土桥镇重台塬村实地考察调研,积极汇报衔接,得到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扶贫办等部门的支持。如今,已全面完成总投资15万元的庭院经济建设,共栽植啤特果树苗2万株、核桃树苗5000株,完成荒山荒坡绿化810亩;基本完成人饮工程提升改造项目;完成总投资282万元的马家咀至下寨道路硬化、完成投资59万元的文化广场和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投资105万元的布鞋加工厂;投资250万元的危房改造100户;投资107万元的80户养殖圈舍改造;投资120万元的村容村貌整治和全长5公里的窦家沟道路硬化工程等项目正在进行之中,给“光棍村”播下了希望。

娄廷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党的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本版撰稿:本报通讯员赵怀斌

新闻推荐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真信笃行 知行合一 ——临夏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真信笃行知行合一——临夏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本报通讯员张晓东王义海临夏州始终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围绕“...

临夏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