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沙村的华丽嬗变
本报记者 黄胜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冬日里的达沙村显得格外安静祥和美丽,古色古香、干净整齐的达沙村易地搬迁点,配有休闲健身器材、篮球场、乒乓球台及文化墙的村文化广场,宽敞明亮的村委会和老年活动中心,蜿蜒盘旋的乡村水泥路,银装素裹的小山岗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乡画卷。
记者在临夏县掌子沟乡达沙村采访时,正巧遇见村民贾双虎正在圈舍里给藏羊添加饲料。贾双虎欣喜地告诉记者,“我原先住在这山顶上,房屋破旧,没地方养羊。”贾双虎指着身后山顶说,“今年才搬到这个易地搬迁点,修建我这一院房要花近十万,自己只出了一万八千多的钱,其余都是政府帮助的,现在新房宽了,亮了,环境好多了,这要感谢党,感谢政府。”贾双虎养羊的圈舍就建在他新家旁边,由村里的养殖合作社统一提供圈舍饲养。羊平时由他和他儿子饲养,父子俩出去打工时,养羊的事就交给贾双虎妻子。其妻患病近十年,治病前后花去近8万元。贾双虎近年贩虫草没赚钱反赔了不少,一家5口日子过得艰难。“去年9月,我用5万元***贷款买了55只藏羊,已产7只羊羔,育肥出售7只,已赚了近4000元,打算春节前将育肥藏羊都卖出去,再买进藏羊育肥出售,我估摸着一年最少也能赚3万多。我和儿子再出去打些工,也能挣两三万,这样我很快就能脱贫,三年之内就能过上小康生活了。”
据村支书马祎介绍,去年政府给达沙村49户贫困户发放***款233万元,户均4.75万元,扶持9户发展种植业,34户发展养殖业,6户发展餐饮业。目前已种植当归50亩,双低油菜100亩,云杉树10亩,啤特果树70亩,杏树40亩。象贾双虎这样通过政策性脱贫的有17户52人,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脱贫的83户387人,通过养殖脱贫的11户59人。去年达沙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000元左右提高到3390元,今年计划脱贫26户124人,实现整村脱贫。
达沙村是临夏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两座大山相距不足300米,全村245户1000多名群众,居住在狭长的山沟和山坡上。曾经,这里一方水土真的养活不了一方人。贫瘠的山旱地人均不足1.44亩,贫困面高达98%,是全县扶贫开发的重点村。近几年,达沙村依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村班子带领各族群众,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先后投资1128.55万元,完成了村委会维修改造、文化广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实施了2.84公里村社道路及16800 平米的门台巷道硬化、25户圈舍改造、30户易地扶贫搬迁、17户危旧房改造、1700米河道衬砌等项目,村社道路硬化率、自来水入户率、危旧房改造率均达“百分之百”, 达沙村实现了华丽嬗变。
在达沙村,每周日是全村的卫生大扫除日。刚开始,部分群众思想上想不通,说搞卫生是给村干部脸上贴金,好多人磨磨蹭蹭。针对这种情况,村里及时展开要不要卫生大扫除日的“民主议事日”活动,统一了村民认识。如今周日集体搞卫生已成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 村里还制定了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保洁员卫生监督管理制度、村民定期搞卫生制度,并计划在村上修建1处垃圾填埋点、每个社修建1座垃圾台、配备一名保洁员,定期负责清理垃圾台和监督日常卫生,全村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改善。该村还投资41万元实施达沙村新村美化亮化工程,硬化庭院39户2535平米、粉刷墙面7700平米、栽植景观花2000株。
达沙村还权于民,问计于民,坚持“村民知情大会”、“民主议事日”等制度,组织学习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和惠民政策,通报村里近期重点工作,听取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低保、危旧房改造、扶贫贷款等惠农政策落实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去年共召开知情大会11次,通报事项42件,征求到村民意见建议21条,件件有落实,确保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该村对村里民族宗教纠纷、地界纠纷、邻里之间的民事纠纷,提前介入,进行调处,做到了不推不拖,公正合理,把矛盾解决在了萌芽状态。自1998年以来,全村无一人上访,无一起刑事治安案件。近三年,村“两委”调处矛盾60起,均成功调处。大沙村已成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村支书马祎荣获全省陇原先锋岗称号。
新闻推荐
文成公主进藏文成公主进藏“曲径行回两城间,斜阳卸影鸟飞还。云重峭壁青千丈,风皱奔流绿一湾。踏破丹梯崖似岩,凿开石锁坦为关。往来茶马从此过,地大势高一线川”——这是清乾隆年间,青海乐都...
临夏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夏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