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刻“石敢当”
□徐光文
一次偶然,笔者因去寻访中共甘肃特别支部书记、临夏籍烈士胡廷珍的有关轶事而至他的故里——今临夏县先锋乡赵关村赵一社,无意中发现一块清代刻“石敢当”。
那天,拍完胡廷珍的墓冢照片暂作休息时,就在他家门口,笔者瞧见一块立在大门左边的青石,直觉告诉自己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石敢当。赶紧走过去仔细一瞧,果然是一块石敢当。石敢当高59厘米,最宽处为25厘米,最窄处为15厘米,上刻“太山石敢当”五个大字。“太山”二字为楷书,“石敢当”为魏体加隶书。结体严整,笔法圆润。据随同的胡允中、胡允贤二位老人介绍,此石为搞迷信活动的产物,原来是立于外院的照壁中间的,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和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战乱,外院被烧就挪到了现在的里院,其石也就移到了现在的地方。这与石敢当上的字体反映的年代是一致的。
清代前期,书坛是明代帖学的延续,帖学昌盛,以“柔美”“秀逸”为特点。清代中期前后书坛“复古求新”,时值考据学兴盛,促使文字学与金石学的发展,大批崇帖书家及金石文字爱好者对书风重新定位,“尊碑抑帖”“碑学中兴之隶变”。清代后期书坛碑派一脉占据主导地位,此石敢当为清代后期之物。
石敢当习俗源于泰山,称为“泰山石敢当”。“泰山石敢当”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敢当是一般立于街巷之中,特别是丁字路口等路冲处被称为凶位的墙上,用于辟邪的石碑。“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曰石敢当,以厌禳之”。石敢当的功效从最初的压不祥,辟邪发展到驱风、防水、辟邪、止煞、消灾等多种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历五年(770年)的石敢当上刻有“石敢当,镇百鬼,压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昌。”可以看出当时石敢当的作用。
从民俗学来说,这源于古人对石头的原始崇拜。在镇宅石上出现“石敢当”字样是在唐朝末年。据宋代人王象之《舆地碑目记》记载:宋代庆历年间,福建莆田县令张纬维修县治,出土一块石碑,上刻:石敢当,镇百鬼,压灾殃,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张……诸字,是国内石敢当出土的最早的实物史料。
在明代以后,随着泰山信仰的发展,在各地石敢当的石刻中,有的加上了“泰山”二字。在传播中,石敢当和泰山石敢当同时存在。同时,还有一些其他字样的石刻,如“石将军”“石大夫”等,清代、民国年间以及当代,则以“泰山石敢当”为主。
新闻推荐
临夏县募集地震灾后重建捐款3000余万元本报临夏8月1日讯(记者邹海林)今天上午,临夏县举行抗震救灾捐款仪式,现场募集来自宗教界、工商界以及省、州双联单位,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和援建单位捐款3282.45...
临夏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夏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