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决战奔小康】康乐:探出新路助增收

甘肃日报 2018-04-21 04:56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睿君

“这几年玉米行情不好,除了填饱肚子和喂牲口外,剩下的也卖不了几个钱。”玉米丰收了,家住康乐县苏集镇塔关村的村民李鹏却左右为难,一亩玉米也就值800元,卖了,挣不了多少;不卖,堆在院里会发霉,只能当柴烧。

和李鹏一样惆怅的,还有康乐县信康农业公司负责人康志忠。眼看场里的几百头肉牛就要断粮,可从外地运饲草的车队却迟迟未归。“本地饲料供不应求,只能从外地拉,成本高不说,还耽误时间。”康志忠说。

过去,在康乐县各乡镇,农民愁玉米卖难,养殖户愁牛羊饲料。而今,随着当地大力推行“粮改饲”,双方都不再发愁了,并且有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不是玉米不值钱,要看怎么种。”康乐县畜牧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饲草玉米营养价值高,是牛羊最可口的“营养餐”,可其产量却一直上不去,极大地影响了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畜牧业是康乐县支柱产业,“无牛无羊不成家”是当地群众的普遍观念,牛羊养殖户占全县人口80%以上。特别是近几年,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广规模化养殖,养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办,使当地对饲草玉米的需求十分旺盛。

为养而种,以养改种,以农载牧。为了改善供需结构,近几年,康乐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粮改饲”改革,并根据当地养殖企业规模和数量合理计算,引导农户把种粮食玉米的土地改种饲草玉米,避免扎堆导致过剩。

有“粮改饲”政策的支持,康志忠再也不必为饲料而发愁了。(转2版)

新闻推荐

康乐县积极开展种子市场大检查

本报讯(记者马琼洁黎元军)近日,康乐县种子管理站组织执法人员,以打击销售假劣种子为重点,对县城和14个乡镇的种子经营户的种子标签、包装、进销货台账、签订责任书、发放宣传资料、检查网上备案等...

康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康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