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旋涡纹双耳彩陶豆

民族日报 2018-03-31 12:26 大字

豆,是古代的一种盛食器皿,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新石器时代的豆多为陶质豆,并为许多文化类型的居民所通用。本文所讲的马家窑类型漩涡纹双耳彩陶豆,是当时先民使用的盛食器。

马家窑类型双耳彩陶豆通体高12.2厘米,口沿直径23厘米,底部直径9.5厘米,重量为0.745千克,浅褐色陶,敛口,圆底,束腰,腹中部饰双耳,上为大敞口深腹盘,下接矮柄喇叭形卷沿圈足。1976年出土于康乐县苏集乡,现藏于临夏州博物馆,属国家二级文物,距今约有5200年的历史。

该藏品敛口,口沿上面饰锯齿纹,盘内饰旋涡纹,颈部饰一周宽带纹,腹中部饰双耳,下接喇叭形卷沿圈足,造型匀称、深厚、稳重。主体纹饰是在豆盘底用褐、黑彩色勾勒的旋涡纹,旋涡纹均匀地分布在豆盘底,主题纹饰为圈足上的连续漩涡纹。表现水流产生的漩涡状,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旋涡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形象模拟水流动的形态,着意表现水的漩涡。圆圈纹之间上下相勾连,形成圆圈状的漩涡形态,就像黄河激流一样,流利生动,结构巧妙,富有强烈的动感。胎质干老,纹饰流畅,造型舒展、彩陶纹饰清晰,时代特征明显,古朴,乃少见品种。下半部分的喇叭形圈足又饰以一周外卷沿,装饰简约而明快。造型独特,色彩艳丽,堪称我国彩陶艺术的珍品。

马家窑类型的彩陶上出现大量水波纹,说明这个时期的原始先民十分崇敬水;半山类型彩陶提炼成四大旋涡纹,之后逐渐变为四圈纹,象征家园和土地;马厂类型彩陶绘以能够战胜水患、保护土地的蛙神纹,表达了先民强烈希望战胜水患的要求,萌生了人类渴望战胜大自然的朴素思想。马家窑文化彩陶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远古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它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马彩霞)

新闻推荐

不负好春光 春耕备耕忙 临夏州备耕春耕生产掠影

康乐县白王乡白王村村民正在进行平整覆膜。三月春风暖,田野春耕忙。近日,记者行走在临夏州广袤的田野上,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人们忙碌的身影:购买农资、翻田犁地、施肥覆膜……新翻泥土的芬芳、农民脸...

康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康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