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户的幸福事 ——康乐县八丹乡吊庄村易地搬迁见闻

民族日报 2017-02-24 10:35 大字
 

“再晾上两个月,天气一热就能住了。”老马下山看了一趟新家,一回家就对家里人说。说话间顺手拿起毛巾,掸了掸落在身上的土。站在山上家里的院子里,望着山下路边的新农村,老马真是难以相信,自己马上就能住上山下的新家了。 

老马是祖祖辈辈居住在康乐县八丹乡吊庄村的阳洼山上的马吉清,是村上的***户。“虽然一直都想搬到山下去住,可实在是没那个能够(能力)。”马吉清说。他家里有4口人、4亩地,除了和儿子打打工,他就是侍弄“挂”在山坡上的地。眼瞅着儿子已过20多岁,他想着给儿子说个媳妇,托了媒人,可总是说不下。媒人的说辞也很现实:山上的路难走,生活不方便。 

山上住久了,一家人也习惯了。马吉清家里的几间土坯房是20年前建的,房子里只有几样简陋的家具,几乎没有什么其它家产。去年,康乐县***工作深入推进,为了不让一个贫困户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县上实施了易地搬迁扶贫工程,让山上的群众搬到山下。县乡村经过谋划,在村里山下靠近路边的地方规划了新农村,并制定了“种养工”结合的脱贫致富措施。 

去年2月,新规划的新农村开工,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图纸。目前,总共50户群众的新居都基本完工,已入住42户。山上的群众困难,钱从哪来?“我的新家修起来,大概花了14万左右,政府给我补助了5万元。”马吉清笑着说。 

站在新农村家门新修的路上,村民马仲海想着,今年秋季开学后,就可以把孩子接到村里的小学上学了。马仲海以前住在该村的阴洼山,与马吉清住的阳洼山相望。他家离村里的小学大概有2公里,由于山路没有硬化,崎岖难行,孩子上学差不多要走1个小时。夏天下雨、冬天下雪,山上的很多孩子就没办法独自上学了。家里父母亲没有外出打工,就送孩子去上学,如果是留守儿童,那就几天去不了学校。 

孩子的学习不能耽误。实在没办法,他们一家人经过商量,就把孩子送到了邻村的小学,因为那里可以寄宿。其实,送孩子到邻村上学,他们一家人也不放心,毕竟孩子刚上二年级。但现在好了,新家离村小学只有10分钟的路程,而且都是硬化的水泥路,一家人也能天天见到孩子了。马仲海的新家已经建成,他们一家人一遍遍收拾着,每个角落都打扫得非常干净。“这几天我们暂时住在这里,等收拾好,再添上些新家具,就能正式入住了。没想到,这辈子还能搬到山下,住这么亮堂的新房子。”马仲海说话间难掩喜悦之情。 

虽然马吉清一家还没有入住到新家,但就在今年元旦期间,他儿子结婚了。“新家刚动工,儿子的媳妇也就说成了。”马吉清一边摸着后脑勺一边笑。 

住房条件改善了,道路畅通了,生活有奔头了……***使吊庄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去年,县上投资51万元,硬化该村村社道路3.7公里;投资240万元,新建了六位一体的村级办公场所;并对从山上搬下来的50户群众,每户补助了4.9万元,其中***户又另外补助了1000元的庭院硬化费。截至去年底,该村87户40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只剩17户77人未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业从2015年的24.83%下降到6.96%。

新闻推荐

把握“精准”内涵激活扶贫“一盘棋” ——康乐县上湾乡马巴村***启示

▲新建成的马巴村村委会这是一个令人可喜的变化:2013年,马巴村12个合作社、303户群众中有贫困户130户、贫困人口574人,贫困率42%,高于全县11个百分点;2016年,全村120户群众、532人实现稳定脱贫,贫困人口...

康乐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康乐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