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后务工忙 本报记者 马龙
鸡年元宵节过后,家住康乐县白王乡冯马家村的小伙马有林和所有本村外出务工人员一样,忙着购车票、整行囊,开始为新一年的生计忙碌。然而今年和往年不同的是,往年马有林在县劳务办工作人员的动员下才外出打工,今年他却主动外出。
2月16日,记者来到他家,推开院门一股清香的肉味扑鼻而来,客厅炕上堆满了衣物、被褥、生活用品。“明天儿子就要走了,这一走又是一年!我再看看还有什么东西需要拿。”马有林的母亲马如给也一边整理着物品,一边含着眼泪说道,三年前,马有林第一次外出打工回来后,抱怨在外面打工很苦、很累,不想外出。但以他家的状况,儿子不外出务工,一家人死守着几亩地,哪一年才能翻身?所以每年一过完春节,马如给也就开始犯愁。后来经过劳务办工作人员反复作思想工作,马有林想通了,今年他主动忙活着外出务工的事。“阿妈,我拿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没?票买上了,明天晚上的火车。”就在此时屋外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都准备好了!”马如给也连忙擦去眼角的泪水应答道。
马有林告诉记者,他家有7口人,5亩山地。以前,由于自己小,哥哥身体有病,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母种地和养几只羊维持,日子过得很紧巴,是村里数一数二的贫困户。2014年,他在县劳务办的统一组织下,先后在新疆、江苏、兰州等地摘过棉花、打过小工、刷过盘子。但没有一技之长,一年下来收入甚微,自己也没有信心。2015年,县劳务办在该村开展牛肉拉面培训班,免费给他报了名,拿到资格证后,又帮他联系到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一家餐厅就业,月工资5000元。两年下来,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此,尝到打工甜头的他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今年,元宵节刚过,他就准备行囊,外出务工。
“以前总认为外出打工人生地不熟,还要遭人白眼,不如在家种地。现在我彻底明白了,像我们这种人多地少的家庭,不能死守那几亩地,就应该掌握一技之长外出打工。我家的一切变化离不开县劳务办工作人员的帮助。”采访中马有林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接下来打算挣些钱将自家的这老房子翻修一下,还要当义务宣传员,通过他的切身经历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转变观念,走上劳务输转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接1版)据了解,目前,在康乐县牛肉营销协会的带动下,“康乐牛肉”在兰州市场的份额占到了60%以上,从事肉牛养殖、贩运、屠宰、营销的康乐籍人员达300多名,在兰州等地开设肉品批发门店100多家,推行全程冷链...
康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康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