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更多群众吃上“技能饭”

民族日报 2016-09-11 00:00 大字

 

(接1版)

 

俗话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为了实现务工人员从劳力型向技能型的成功转型,州上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提高劳务输转质量、有效增加劳务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州人社部门盯准用工需求量大、就业前景好的电焊、牛肉拉面、挖掘机、汽车驾驶、汽车修理、家政服务、电子商务、建筑技术等工种,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思路,一举实现了“学即用”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同时,抓住与苏州、南通、无锡建立劳务协作的机遇,把经过培训的劳动力作为组织输转重点,组织务工人员有序外出。

 

培训的目的就是要实用。在培训中,政府将“学什么”的选择权交给群众,多措并举,力求使培训与农民实际需求精准对接,确保群众通过培训掌握学得会、用得上、能致富的实用技能,确保为每户贫困家庭至少培养一名技能型人才。针对山区贫困户不方便参加集中培训的实际,变集中培训为分散培训,将培训教师请到村、培训服务送到村,在家门口开展牛肉拉面、电焊、电商、缝纫、装挖机技术等培训,提高了培训效率。在理论和技能培训过后还要进行考试和技能鉴定,合格后发放技能鉴定证书,在外出务工时,有了证书更容易找到好工作,工资也更高。

 

“拿到证书找工作容易,工资比以前高多了!”经过培训出去打工的人,回家都说培训的好处,这让大家看到了培训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益,从而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康乐县胭脂镇大庄村的马热扎,在拉萨市开着一家铁艺加工的铺子,2013年,他经过县劳务办在村里举行的电焊工免费培训,取得电焊资格证书。“我虽然开着铺子,可铺子里没活的时候,也去帮人家干活,没拿到资格证以前一天能拿250块钱的工资,可拿到资格证就能拿到350多块,多100多块钱呢。”马热扎乐滋滋地说道。

 

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推动全民创业促进社会就业的各项政策规定,制定劳务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办法、劳务培训效果考核办法和劳务培训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及民间组织培训资金,对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对有培训意愿的城乡劳动力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贫困家庭劳动力进行转移就业培训。同时,州上着力发挥市场要素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鼓励扶持壮大劳务中介组织、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等市场载体,扶持劳务派遣公司、劳务中介机构、劳务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四支队伍发展壮大。目前,临夏州共建立劳务中介机构46个,发展劳务经纪人376人。通过搞对接、辟市场、建基地等措施,努力搭建劳动力通向市场的输出网络和就业平台,在全国128个城市建立了134个劳务基地,带动就业8万人以上。

 

经过培训的广大群众已成为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个动力,他们满怀信心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开拓新的劳务市场,增加收入,收获希望。劳务培训也为全州的劳务输转注入了新的活力。

 

据了解,2015年,全州完成城乡劳动力培训17.1万人,其中技能培训6.229万人,务工工资从培训前的2000元左右提高到3500元以上,人均劳务收入比2005年的0.24万元净增加1.2万元,增长近6倍。

新闻推荐

康乐县实现中药材产值2.3亿元

本报讯(记者赵淑娴)寒冬时节,在康乐县八松乡的农家小院和药材粗加工场地,到处可见药农削须熏烤粗加工当归的情景及外地药贩收药材的身影。今年,该县种植的6.万亩中药材喜获丰收,产值达2.3亿元,占农业总...

康乐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康乐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