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笔耕不辍公路情

甘肃经济日报 2016-04-14 00:14 大字

陈朝阳

去年8月中旬,我来到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在一个叫做安乐巷的城中村里,见到了原临夏公路总段宣传科干事白亚平。65岁的他,鬓角已染上了白霜,可说起话来声音宏亮,他正在画牡丹图,堂屋墙上挂满了字画,沙发上、铺板上也堆满了字画,如同进入了书画社。

我俩品茶叙旧。1971年他被康乐道班招收为合同养路工,工资只有42.8元,还要给生产队交30元的工分。因买不起自行车,每天鸡叫三遍,他就背上干粮水壶,步行两个多小时到养护路段。后来,他当了统计。为了做到对路况病害心中有数,他借鉴“公社远景规划图”,建议班长对所养路段进行全面调查。班长同意后,他利用几天时间,对路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熬了几个通宵,终于绘制出了一幅“道班养护路线图”,接着又绘制出了“道班个人考核定额图”“道班考勤图”等,做到了养护有目标、出工有考勤。在临夏总段组织的半年工作检查时,领导认为他绘的几幅图切合实际,可以在全总段推广。当年,康乐道班被省公路局评为先进道班。1980年,白亚平被调到和政公路段当统计员。一次回家时,他发现有人盗伐行道树。到家后,他立即写了一篇《快救救行道树》的稿件寄给《民族报》。几天后,文章竟然见报了,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对管好行道树起到了作用。从此,他写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并向《中国交通报》《甘肃交通报》《民族报》投稿。他经常深入道班,和养路工促膝谈心,写出的稿件亲切感人。他撰写的《莲麓道班的好班长》《打铁先得本身硬》等稿件,受到养路工的称赞。那时,白亚平工资很低,几十元的工资难以养活家小,时常是写完稿却没钱买邮票。《甘肃交通报》社领导知道后,多次给他寄去邮票。

1994年,白亚平调到临夏公路总段宣传科当干事,他还是坐不惯办公室,经常深入道班采访,将养路工工作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写成稿件、拍成照片。同时,他还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写稿体会传给其他通讯员,好多通讯员都说白亚平是他们的“启蒙老师”。

2005年11月的一天,白亚平52岁的妻子离开了人世。他强忍悲痛,处理完妻子的后事之后,含着泪深情地写下了《我爱吾妻》,不久在《中国交通报》《甘肃交通报》和《民族报》发表。他深情地写道:“为了使我上路干活有劲,她省出白面每天给我烙馍……”他用笔记录下了对妻子的无限怀念。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他共撰写了各类稿件700余篇。

白亚平在工作上总是争着干抢着干,并积极向组织靠拢,却把荣誉和机会让给别人。1996年和2002年,他把两次转干提拔的机会让给了年轻人。白亚平入党申请被批准后,他激动地向党组织和新闻媒体写了一篇《新的开端》。文中写道:“今天,是我新生命的开端,我要把入党誓词的一字一句,用实际行动去实现,做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2005年12月,白亚平退休了。有人问他,你错过了转干提拔的机遇,你不后悔吗?他平静地回答:“不后悔。”

白亚平退而不休,时刻关心着临夏州的公路建设,关心着临夏公路部门每一位通讯员的稿件。他时常给通讯员打电话或发短信,说稿件的优缺点,提改进的意见,不少通讯员亲切地称他为“白老师”,感谢他的关心和爱护。

白亚平每天除了锻练身体外,就是潜心学习书画。他虚心向多位老前辈和书画名人学习,退休10年来,他的书画作品已有较高的造诣,他的作品在临夏州和临洮地区广为流传。现在,他已是中国书画院会员、临夏回族自治州美术家协会会员、康乐县书画协会副主席、康乐县白云书画院院长。(作者系省交通科技通信中心退休职工)

新闻推荐

康乐苏集河整流域扶贫行动进展顺利

本报康乐讯(通讯员马晓春)如今,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肉牛满圈的养殖棚、成片栽植的育苗地,成为康乐县附城镇刘家庙村的新景象,这是康乐县苏集河整流域扶贫行动带来的成果。&nbs...

康乐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乐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笔耕不辍公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