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最美夫妇大爱感动中国匹普氏野马回家本报记者张永生摄

兰州晨报 2012-12-28 14:58 大字

最美夫妇 大爱感动中国 21匹普氏野马“回家”。 本报记者 张永生 摄

6 马牙雪山:10名驴友被困,生死营救30小时

2012年3月25日凌晨,一支64名驴友组成的登山团队进入马牙雪山,攀登海拔高达4447米的主峰;在返回的途中,一名队员不慎跌落雪坑,其他9名队员在施与救援时又相继遭困。在驴友性命攸关的当口,天祝县的公安、消防、卫生等各部门立即组织人员展开30小时的紧急营救,最终将被困人员成功救出。3月27日的《呼救 10“驴友”被困马牙雪山》中,本报记者全程追踪报道了这扣人心弦的救援事件。

然而,本报的报道并不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提出耗费如此巨大的公共资源该由谁埋单,警示大家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在随后的《马牙雪山30小时生死大营救 此次登山活动属非法攀登》报道中,本报记者更深层次剖析了导致此次事件的原因,提出疑问:为什么类似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驴友的前期准备不足可能是主要原因。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救援固然让人感动,可这也不能掩盖其管理上的疏漏。驴友们如何得以轻易进山?进山是否得到当地政府的允许?地方相关部门对此有无管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若能回答好这些问题,就远大于救援的价值了。

7 最美夫妇大爱感动中国

11月19日本报刊发了一则温暖的消息——《700双棉鞋温暖玉树结古镇孤儿院孩子》,报道了兰州一对新婚夫妇,把为青海玉树灾区藏族孤儿献爱心当作新婚旅行的爱心故事。这对夫妇只是平凡甚至清贫的小两口,丈夫龚大锬是一个月收入千元的城管协管员,妻子李成环是收入更低的代课教师。11月20日,夫妇俩和另外3位爱心人士一起开车前往玉树结古镇。经过20多个小时、1000多公里的颠簸,他们用部分新婚礼金和募集而来的善款购置的700双棉鞋以及电脑等物品分发给了玉树州八一孤儿学校的孩子们。11月25日,怀有身孕的李成环和其他人驱车返兰,途经青海玛多县时突遇大雪,汽车翻下4米多高的护坡。李成环被甩出车外,丈夫龚大锬受伤,其他3人受轻伤。11月30日,本报《回兰途中,“爱心夫妇”遭遇车祸受重伤》的稿件一经刊发,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12月4日,李成环最终经抢救无效,把生命定格在25岁的花样年华。雪峰垂泪,山河呜咽。李成环用行动点亮了众人心中的道德之光。12月7日,送别她的那天,花圈簇拥堆满了街道,凭吊者络绎不绝。一盏盏酥油灯亮起了,微弱的光照亮了闻讯而来的藏族同胞、志愿者、甘青两地市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12月12日起,本报联合城关区委宣传部和区文明办等单位,呼吁社会各界,将对“最美新娘”的这份感动化作爱心行动,一起沿着“最美新娘”的爱心之路走下去,继续为需要帮助的孩子们送去温暖。

作为2012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在甘唯一合作媒体,经过本报力荐,“最美新娘”李成环因其与丈夫龚大锬的感人事迹,成功候选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并从59名网络候选人中经推选进入 “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20名正式候选人名单。

这片土地上,大爱在升腾,李成环的这条爱心之路没有终点!

8 不怕报复:四名农民工徒手擒获持刀歹徒

面对持刀伤人的歹徒,你会不顾一切,奋力擒凶,还是唯恐报复,避之不及?2012年7月8日本报《抓坏人,我们不怕报复》一文为我们呈现了一种抉择。当日下午1时的兰州工人文化宫门前,一名穷凶极恶的歹徒捅伤一名青年后逃跑。4名来自康乐县的农民工见状奋力追赶,最终将歹徒擒获。记者关心问道“面对尖刀不害怕吗?歹徒以后报复你咋办”?这些见义勇为的汉子们坚定地说:“抓坏人,我们不怕报复。”

在对歹徒的恶行感到愤慨、对农民工们的义举拍手称快的时候,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如果在凶案现场的是我,我会如何面对?犹记得小悦悦被碾轧后18名路人视而不见,相继漠然而去导致一条小生命的最终离世。众多读者在看到报道后致电本报,给出了自己深思熟虑的回答,今后要担负起道德责任,不再做冷漠的看客!

9 一诺千金:孙子替爷爷还89年前“诚信债”

2012年10月31日,本报记者赶往八里镇崖头村,亲眼见证了一段传承百年的“父债孙还”:居住在新疆的老人魏万芳将祖父在89年前欠下的100银元,还给了债主赵家的5个后裔,折合人民币1万元。11月1日本报以《89年前,祖父借人100银元 89年后,孙子替爷爷还上“诚信债”》为题向大家详述了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主动追着债主还钱的事情已是少见,儿孙替祖辈还钱的事例亦了然可数;辗转两地费尽周折,只为还一笔尘封了89年的旧债——更是让人叹服。不管是100银元还是1万元人民币,魏家儿孙还回的不仅仅是这可以算得清的账面数字,他们更多地是在承继祖辈们“一诺千金”的尊严。

多听听这样简单的故事,多讲讲这样简单的故事,你和我之间定能多几分信任。构建诚信社会,也一定不会成一句空话。

10 千里“返乡”:21匹普氏野马放归敦煌自然保护区

9月3日,21匹普氏野马和2峰雌性野骆驼告别生活多年的武威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历经18个小时的长途旅行,平安抵达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本报记者跟赴“马帮”前往普氏野马的“原生地”敦煌,用《长途跋涉 21匹普氏野马抵“新家”》的纪实性报道,向大家展示了野马归乡途中和归乡之后的场景。生动逼真的文字图片让人深思:这次的放生不仅仅是野马回归自然的返乡之旅,更是我们人类返朴归元的一次“返乡”之旅。

还鸟儿以蓝天,还鱼儿以碧海,还马儿以草原,也还我们自己以无限美好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讲,野马回乡的脚步,便是人类心底的一种自由图腾。

本报记者 赵汇 实习生 孔娅妮 整理

新闻推荐

在都市中生活的你近期一定会向往大自然的红肥绿瘦如果

在都市中生活的你,近期一定会向往大自然的“红肥绿瘦”。如果你是有车一族,那么你的福利来啦。由中油阳光国旅、华昱农庄共同举办的“走进自然,驶向健康”大型自驾游、烧烤活动将于近期...

康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康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