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理论】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

甘肃日报 2015-06-19 14:07 大字

【理论】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

甘肃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

田澍

甘肃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丰富的文化遗存。从文化特征划分,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可分为三大类别:华夏文明源头文化、丝绸之路文化、多元民族民俗文化。认识、梳理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对于甘肃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华夏文明源头文化

甘肃境内的华夏文明源头文化遗存很多,从旧石器时代至周秦都有发现。陇山以东的平凉市泾川县大岭上是甘肃现存最早的旧石器文化早期遗址,其文化时代与北京猿人相近,距今约70万年至23万年。与平凉相邻的庆阳市镇原县姜家湾和寺沟口,则发现有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址。至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已向西越过陇山和黄河,在黄河上游的临夏市东乡县锁南镇下王家村、河西走廊西端的张掖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霍勒扎德盖(蒙古语“黑色宽阔的谷地”)等地有所发现。这些文化遗址的考古学意义重大,大岭上是目前我国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在地理分布上的最西点,霍勒扎德盖则是中原向西方向旧石器文化遗址的最西点。从距今8000多年前到距今2000多年前,甘肃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绵延不断长达6000余年。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不但遍布甘肃全境,且序列相对完整,大致可排为大地湾一期文化(距今8000年)—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马家窑文化(距今5500年)—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四坝文化(距今3900年)—卡约文化(距今3600年)—辛店文化(距今3400年)—寺洼文化(距今3300年)—沙井文化(距今2800年)。

周秦是中华礼制文明完善时期,是华夏族和中华帝国成熟时期,对中国历史走向和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影响。秦先祖的历史开始于甘肃东南的渭河、西汉水流域,周人的祖先也曾在陇东的泾河支流马莲河流域繁衍发展。因此,甘肃是周文明和秦文明的发祥地。夏朝末年,周人先祖不率领族人来到陇东。周人在这里历经十二世之久,势力逐渐壮大,最后进军关中。陇东出土了父乙铜爵、父丁铜觚、父辛铜斝等大量商代青铜器,是探索陇东古方国与商王朝关系和交流的重要线索。灵台白草坡、宁县宇村等地西周墓葬、车马坑等遗址出土了傒伯铜方鼎、伯铜提梁卣、穆公铜簋盖等珍贵青铜器物,是周人礼制及科技水平完善和提升的重要依据。商代末年,秦人西迁陇右。西周末年,秦襄公因护送平王东迁而获封诸侯,秦人由此取得了与中原诸侯同等的政治地位。秦人在甘肃历经十四世,最后挺进关中。陇南市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圆顶山先秦贵族墓葬遗址出土了刻有“秦公作”铭文的青铜鼎、簋、壶、编钟及金虎、玉器等珍贵文物,时代属于西周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器型高大,工艺水平可与中原青铜器媲美。大量珍贵的青铜器物,是秦人崛起历程的见证。

丝绸之路文化

汉武帝时期,河西走廊成为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地,也成为中原王朝通往西域的孔道。最初,“丝绸之路”仅仅指一条具体的商道。随后,其内涵不断地被丰富和充实。目前,丝绸之路已成为贯通亚欧大陆、象征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最繁荣的时间是汉至唐代,以陆上交通为主,甘肃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主干路段和枢纽。汉、唐等统一王朝时期,无论从中原何地出发,要通往西域,都要经过甘肃境内。三国至隋,中原地区四分五裂,经过中原通往西域的大路受阻。来自东晋南朝的使者和商人则从蜀地出发,经甘南或陇南进入青海境内,最终通向漠北和西域。可见,在南北对峙时期,甘肃亦是江南政权通往西域的唯一通道。丝绸之路东西贯穿甘肃全境,长达1600多公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繁星般地布满于漫长的丝绸之路沿线,其中现存各类古城址不下500座,另外,丝绸之路沿线关隘河津遗址、石窟寺也不下200处。

长城是保证丝绸之路畅通的屏障,也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文化交流带。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在陇西一带设置郡县,并修筑了甘肃境内最早的长城。秦朝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大海的万里长城。汉武帝跨越黄河、开拓河西走廊,修筑了以敦煌为起点的汉长城。明朝建立后,嘉峪关成为明长城的最西端。至此,中国历史上四大朝代修筑的长城的西端点都在甘肃境内。伴随长城的不断修筑,中原王朝的疆域不断拓展。目前在甘肃省境内,走向明确、遗迹清晰的战国秦长城、秦始皇长城、汉长城、明长城及各地散段长城长达近5000公里,经过50多个县、区,城障烽燧遗迹近600座。其中,河西走廊是国内唯一汉、明长城并存的地区,山丹汉明长城被誉为“长城露天博物馆”,而甘肃则被誉为“长城之省”。

多元民族民俗文化

甘肃地区古史的中心内容是民族关系,甘肃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西部民族的历史。活动在甘肃及其周边地区的氐、羌、戎、月氏、乌孙、吐谷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蒙古等西北高原游牧民族对中原王朝曾构成极大威胁。历史证明,自秦汉以来,中原王朝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西北民族之间关系的好坏。今天,甘肃是多民族聚居区,其中世居民族有汉、回、藏、蒙古、东乡、土、裕固、保安、满、撒拉、哈萨克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甘肃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除伊斯兰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外,特有民族文化以及以花儿、道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最为典型。

在祖国的民族大家庭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为甘肃特有。裕固族自称“尧乎尔”,过去曾称为“撒里维吾尔”,后改裕固。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地区)东乡地区而得名,自称“撒尔塔”。保安族自称保安,主要聚居在甘肃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三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民歌、信仰禁忌等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其中裕固婚姻习俗文化、东乡饮食文化、保安腰刀文化可为代表。甘肃是“花儿”的故乡,上世纪二十年代,甘肃花儿就引起了民俗学家的关注,它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传唱于陇东地区的甘肃道情也很有特色,后发展演化为陇剧。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新闻推荐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决定 2016年5月2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决定2016年5月21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甘肃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积石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积石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