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四模式创新扶贫车间建设

甘肃经济日报 2018-11-22 01:37 大字

本报和政讯(通讯员高峰)今年以来,和政县按照“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的工作思路,探索创新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四种模式建设扶贫车间,走出了一条以就近就业为原则、以特色产业为支撑、以扶贫车间为载体的脱贫新路子。

采取“企业+车间+贫困劳动力”模式,进行订单加工或来料加工,按件计酬,建设厂房式“扶贫车间”。在卜家庄乡松树村,以东西协作扶贫为契机,建设就业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40余人加工劳保服装,按件计酬,新吸纳的贫困人员经过培训即可上岗,产品销往广东、江苏、福建等各劳务输转基地。

通过“企业+贫困户”方式,贫困户将技术含量较低、易操作的布鞋鞋底、鞋面加工等工作带回家里加工,建设居家式“扶贫车间”。和政县马家堡镇马集村东西协作巾帼扶贫就业车间,将布鞋原材料发放到农户家里,每天按件计酬,每人每天可挣40元-60元。

依托农村“三变改革”,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带头、示范作用,通过“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流转贫困户土地,贫困户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推进合作社式“扶贫车间”。和政县城关镇三谷村东西协作扶贫就业车间,带动全镇35户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上半年主要从事红树莓的种植和管护,下半年主要从事红树莓的采摘和加工,贫困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依托县内电商企业,建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实体和虚拟相补充的“互联网+”式“扶贫车间”。在和政县慧聚电子商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东西协作电商扶贫就业车间,由农户提供农副产品,吸纳就业的贫困劳动力进行筛选、清洗、保鲜处理、包装等粗加工,最后由电商企业负责网上销售。

通过创新模式,截至目前,和政县建设“扶贫车间”7个,主要加工生产布鞋、服装、山野菜、掺混肥等,吸纳328人劳动力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19人,妇女160人,每人月均增收1000元左右。

新闻推荐

抓早抓小昭化区为党员干部建立“政德健康晴雨表”

张家栩姜德辉今年以来,昭化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政德建设重要部署,从树立政德标准入手,以政德评价档案为载体,创...

和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和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