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穷窝窝 圆了安居梦 广河县康家易地搬迁安置点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想不到咱这辈子还能住上楼房!”近日,广河县农户马二斯麦引着记者参观她家新房时高兴地介绍,门窗、地板、壁挂炉……屋里基本生活设施都全了,这些一分钱都没花,只需要添置简单的家具和家电就能入住。
时间拉回到2018年3月25日。那天,是马二斯麦一家最幸福的日子——他们一家从大山深处的三甲集镇黑山村,搬到了康临高速公路边的三甲集镇康家易地搬迁安置点。
昔日,马二斯麦一家生活在山区,“在山里生活,最害怕两件事:老人生病和孩子上学。”马二斯麦回忆说,尽管站在山头就能看到山下的镇子,但开着摩托车也得近40分钟;村小学离家步行需至少1小时。遇到雨雪天气,老人生病送不到镇里的医院,孩子更是上不了学。
大人们在漏雨的土坯房里煎熬,一年四季在地里辛苦劳动还能忍受,但令马二斯麦揪心的是,“孩子们不能去上学,我不愿看到两个孩子以后再过和自己一样的苦日子。”
“山里除了一望无际的黄土地之外,啥都没有。要想彻底改变山区群众的生活面貌,只有一个字,‘搬’!”广河县副县长车文平坚定地说。
自2013年起,广河县开始在位于广通河畔的康家村规划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并成立三甲集社区。三期工程下来,在康家易地搬迁安置点的31幢高楼里,居住着广河县三家集、水泉、齐家、祁家集4个乡镇27个村的1650户贫困家庭的8694人。
“政府对搬迁群众按照贫困户补助6000元、非贫困户补助5000元的标准,为每户搬迁群众搭建板炕、安装橱柜等,切实减轻群众的搬迁负担,确保尽快入住。”车文平介绍说。
合理选择搬迁安置点,做好产业对接,是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的重要前提,而康家易地搬迁安置点的成功经验正是基于此。“这里离广河县临园经济开发区很近,安置点可以依托园区34家企业解决群众就业难题,并引导企业在安置点创办扶贫车间,扩大群众就业渠道。”车文平说。
为了让每一户都有可发展的产业、有稳定收入,三甲集镇为搬迁群众量身定制了六大增收门路: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搬迁户,通过技能培训,让他们走出去实现就业;对不能外出务工的搬迁户,鼓励他们到广河县经济开发区就近务工;对有养殖经验的搬迁户,鼓励他们到易地搬迁点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养殖业;对需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的妇女,动员她们到扶贫车间就业;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吸收到政府设立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对有经商意愿的搬迁户,鼓励他们到集镇综合市场摆摊经商。
2018年8月,马二斯麦成为安置点内扶贫车间的一名产业工人。每天上午8时,她照顾全家人吃完早饭,送走读七年级的大儿子后,便把小女儿带去离家300米开外的幼儿园,转身走几步来到扶贫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我种了一辈子地,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现在有了第一份工作,月月都有3000多元的稳定收入。孩子们能够天天去学校读书,再也不会被雨雪天气阻挡了。”她说。
让马二斯麦高兴的远不止这些。如今,和马二斯麦一样的搬迁群众不仅在安置点圆了“安居梦”,还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财富。即便是特殊困难群体群众,社区也为他们专门提供公益性岗位,确保每一名群众在小康路上不掉队。大家都说:“别了那个穷窝窝,我们的好日子来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幸福)8月27日,广河县森林公安局组织干警突击检查三甲集花鸟市场,查获一起非法出售野生动物案,缴获非法出售的野...
广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