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剪刀大艺术——记临夏州首届“河州工匠”提名奖剪纸大师马俊
一支笔,一张纸,一把剪刀,看起来没多大联系,然而经过马俊的手就能剪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可以是千姿百态的蝴蝶,也可以是静坐端详的人物;可以是诗中描绘的田园景象,也可以是各种姿态绽放的菊花。
今年32岁的马俊是广河县水泉乡大庄村人,笔名河州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纯手工美术剪纸传承人。现任中国民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协会兰州分会会长、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河北、河南、甘肃省民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族书画院院士、甘肃新星公益慈善机构顾问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时候的马俊喜欢艺术,在学校期间经常看艺术书籍。其爷爷抄写阿拉伯文小楷书法体,祖爷是当地著名的阿拉伯文传统体书法家。马俊自幼喜欢艺术、阅览各类文化艺术书籍,结交艺术界朋友,学习交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在河南任教期间,师从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吉尼斯获得者、中华剪蝶王胡宝国大师学习艺术剪纸,闲暇之际的马俊练写书法、绘画、刻章等,兴趣爱好广泛,同时他也跟随著名阿文书法家米广江老师学习阿语书法。学习期间不断琢磨理解,刻苦练习,在两位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指导下,马俊掌握了书写和剪纸的真谛,把阿文书法及中国书画艺术的部分书写特点和形体演变融入到剪纸艺术里面,形成了独特的中阿文化结合的艺术剪纸。其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别具一格、栩栩如生、剪影传神,丰富了民族艺术大观园。
纯手工剪纸是一门功夫艺术,掺不得一点虚假,剪功是否精细能表现作品的美感。凡有空闲时间,马俊就练习基本功,常常书写、剪纸到深夜。他长期坚持剪纸,由于剪刀尖锋利,在手指没有形成打磨的肉茧前,手指血肉模糊,长期带着伤痕,然而他没有丝毫的退缩之意。
艰苦的练习及对剪纸艺术的痴迷增加了他的信心,才使他在剪纸艺术的世界中遨游。在吸取了两位老师精华的同时,马俊不断思考创作,把阿文书法巧妙地融入到剪纸里,使作品渗透着中阿文化结合的脉络,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底蕴,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加上训练积累的功底,使多种色彩的作品风格细腻、栩栩如生、独特到位。
采访时,马俊告诉记者,他的剪纸作品不用刻刀和纸钻,仅用一把小巧玲珑精致的小剪刀完成。下剪干净、走剪流畅、收剪利索。他剪蝴蝶、骏马、菊花、牡丹、风景、山水、建筑、青花瓷、汉字书法、阿文书法等布局合理,同时将红、蓝、黑、绿、黄等多种颜色的纸张剪成一个作品。
为了让更多的人领略和感悟这门厚重而古老的剪纸艺术意蕴,马俊成立了兰州·中阿剪纸艺术工作室,先后开设了老教授班、成人班、大学生传承班、少儿班等,并借此加深对中阿剪纸艺术文化的正确认识,马俊游走全国各省市,走访了数百名剪纸老艺人,学习创新传承发展,不断走出国门,更好地发展与传承中阿剪纸艺术。
马俊对剪纸艺术的挚爱,和他走访参观、与各地艺术家交流有关。这让他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创作的灵感,不断的创作出新的作品。功夫不负有心人,马俊剪纸艺术走向了全国。马俊先后参加了马来西亚金马皇宫的展览、南京市举办的全国剪纸艺术名家精品展、张家口市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剪纸艺术节暨“剪彩冰雪、热盼冬奥”全国剪纸艺术精品展、银川市举办的“中华韵·回乡风”回族书画名家作品展等展览比赛,并多次获奖。与此同时他还完成了《百蝶图》《百菊图》,在全国各种活动中展出。作品吸收了汉文化及伊斯兰文化的特色,无论在意境的探索,还是审美情趣的品味,从构图到布局合理、造型等有很典型的民族文化特色,受到了艺术界朋友们的赞誉。
如今,马俊纯手工剪纸艺术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剪纸蝴蝶、菊花、牡丹、青花瓷等内容丰富多彩,线条流畅、剪功精细,构思新颖。其作品把“中国梦·我的梦”用中阿两种文字巧妙的融入到作品中,具有时代特征。独特的剪纸艺术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剪纸爱好者,有的慕名前来交流,有的前来收藏作品。马俊也曾多次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江苏、宁夏、甘肃、河北多家电视台采访,其作品深受艺术界同仁们的好评,多幅作品被研究院、博物馆等收藏,作品多次参加大型慈善义卖活动,资助民族教育慈善公益事业。
说起今后的打算,马俊信心十足地告诉记者,“剪纸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纯手工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延续需要我们年轻一代人继承并发扬,下一步打算继续通过中小学民俗文化展演来更好地普及剪纸艺术,通过高校讲座让高校师生了解中华传统的重要性,希望中阿剪纸走上国内外的主流展,并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剪纸艺术把临夏州特色文化展现出来并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秀梅)近日,副省长杨子兴带领省政府副秘书长郭春旺,省扶贫办主任任燕顺一行深入临夏州广河县专题调研村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发展、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州委书记杨元忠陪同。杨子兴一...
广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