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宋代二童戏莲纹铜镜

民族日报 2017-03-27 10:16 大字
 

铜镜正面

铜镜背面

镜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梳妆照容器,现代人以玻璃为镜,而古人却“铜为鉴,可正衣冠”。从目前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铜镜最早出现在临夏州齐家文化遗址中,是1975年出土于广河县齐家坪的一枚素面镜,距今已有四千年的历史了,而铜镜兴盛于封建社会的汉、唐、宋代。铜镜工艺在汉唐时期达到了巅峰,铸青铜器技术高超,铜镜的铸作精巧美丽,到五代时期开始走下坡路,宋代时铜镜工艺虽然逐渐衰落,但其影响却至今未消失。 

临夏州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宋代人物纹铜镜,整体造型为圆形,直径8.8厘米,厚0.7厘米,钮高0.3厘米,重0.115千克,属三级文物。此铜镜镜身铸造轻薄,铜镜正面平整光滑,镜背中间饰拱型纽,铜镜有一层自然浅绿绣。 

这枚镜面主题纹饰为二童子戏莲纹,由一童男一童女和莲花枝蔓环绕组成。二童子,头梳双髻,身着短衣袭裤踩在莲花叶上,手执莲花和彩带,兴高采烈、手舞足蹈,相对而舞,其中小童女还一边跳一边回头俏皮的张望,整体画面富有生活情趣,形象姿态生动逼真,舞姿极似现在民间的“扭秧歌”。人物和花卉经过巧妙布局,左童杨上莲,右童拽下莲,童子嬉戏的场面跃然而出,真是荷叶何田田,相视笑甜甜。人物安排处理位置恰到好处,前后不乱一分,左右不虚一毫,整件作品题材如意吉祥,品相极美。

宋代因避宋太祖祖父赵敬的名讳,将“镜”字改为“照”或“鉴”,故称铜镜为“照子”或“铜鉴”。古代铜镜中,以儿童题材作为纹饰,始于宋,童子、莲花有连生贵子之意,无外乎就是表现了对富裕,吉祥,人丁兴旺的企盼,是宋代较为多见的艺术表现题材,至金代中期这一题材一度风靡,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因为宋金之际因战乱人口大量锐减,各类莲花童子镜的兴起同当时朝廷鼓励生育有密切关系,也与佛教有关。因为在佛经中,莲和子嗣生育息息相关,《杂宝藏经》卷一《莲花夫人缘》就讲述了莲花夫人的极强的生育能力。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提出此时适时地出现的此类莲花童子镜正是佛教在其常年本土化过程中,与我国民俗合流并强化了民俗的体现。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铜镜作为古代艺术和生活相结合的工艺品,是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人们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依据。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件宋代二童戏莲纹铜镜为研究宋代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力地物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曹丽娟)

新闻推荐

电商培训:妇女顶起创业“半边天” ——广河县妇联开展“电商扶贫”工作侧记

“我们不光会洗衣做饭,我们也能挣钱养家。”这是广河县许多农村妇女们的心声。为拓宽农村妇女的就业渠道,该县妇联充分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为广大农村妇女开启了就业的新途径,将传统加工产业做得...

广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