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就业金桥筑保障根基 ——临夏州实施转移就业工程纪实
搭就业金桥筑保障根基
——临夏州实施转移就业工程纪实
本报通讯员 范海东马姝娴
就业是民生之本。临夏州立足州内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形势严峻的实际,进一步转变思路,大胆探索,创新开展转移就业工程,组织引导大中专毕业生、“两后生”通过“回炉”培训实现异地就业。经过几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民族贫困地区缓解就业压力、增加收入的新路子。
牵线搭桥拓宽就业渠道
8月26日,积石山县宏伟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将第八批务工人员约70余人送往江西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转移就业,这批人员中既有“两后生”,又有农民工,按照不同的文化层次安排不同的工作岗位,工资待遇每月3500元至5000元不等。
22岁的马亮是积石山县柳沟乡袁家村农民,自高中毕业以来一直在家务农。近日,通过县劳务办介绍,马亮找到了去江西打工的机会。他说:“没想到县劳务办这么快就给我找到了外出打工的机会,我很期待这份工作。”
临夏州坚持把搭建就业平台作为推进转移就业工程的重中之重,以政府为主导、部门为主体,面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用工量较大的城市或地区加强合作,不断开辟拓宽转移就业渠道。依托对口帮扶,临夏州委州政府负责同志带队到广东东莞、佛山对接洽谈,对方组织人员到临夏考察调研,两地签订了《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合作框架协议书》,确定东莞、佛山对临夏州在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职业教师和医护人员及公共就业人员进修学习、城乡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等方面给予帮扶。
优化服务促进转移就业
在广河县县人社局举办的第15批转移就业人员欢送仪式上,53岁的马忠杰手里拿着1500元奖金,高兴得合不拢嘴。据他讲述,儿子马永华于2014年从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通过县人社局介绍,到江苏新世电子公司就业,现在已经工作一年多了。
广河县为深入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帮助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及“两后生”创业增收,出台政策对就业一年及以上的员工家属奖励现金1500元。
实现充分就业,不仅要输得出,还要留得住、站得稳。为此,临夏州坚持把优化服务作为稳定转移就业人员、稳步推进转移就业工程的重要抓手,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全力做好信息、维权、生活保障等服务工作,努力促进转移就业人员由“候鸟型”向“长期型”转变。
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的思路,临夏州成立了人力资源行业协会,引进江苏汇丰人力资源公司等16家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常年提供苏州、无锡、南通、扬州、东莞、佛山、厦门等地用工信息,还专门设立劳务基地、工作联络站和州外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定期发布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用工信息,实现了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两后生”与用工企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同时,全面做好生活保障,立足转移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两后生”实际,与用工企业多方协调,督促企业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尊重民族习俗,确保了转移就业人员输得出、留得住。
授之以渔培训专业技能
在临夏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清真餐饮培训点,学员陈育强已经在这里学了一个月烹饪技术。陈育强从康乐二中毕业后便跟着村里的厨师承包宴席,但是一直苦于手艺不精。在临夏市职教中心的学习让他满怀信心:“等拿到中级烹饪师从业资格证后,可以到青海或新疆去务工,靠手艺能挣更多的钱。”
临夏州大力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推动转移就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依托州县市职业技术学校等州内教育资源平台,面向大中专毕业生、“两后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子电工、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一名转移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探索创新培训模式,大力推行定向定岗培训,督促企业按照岗位需求开展专业培训,着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鉴定,积极推行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模式,对州内接受培训的大中专毕业生、“两后生”技能掌握情况开展鉴定,对合格的颁发技能等级证书组织转移就业;向急需用工企业转移的未培训鉴定的大中专毕业生、“两后生”,在企业开展岗位培训后,当地人社部门进行鉴定,最终企业根据鉴定情况安排就业岗位。
截至目前,全州累计转移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两后生”57984人,月平均工资达在45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2016中国·广河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论坛举行本报广河10月14日讯(记者邹海林)由中国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2016中国·广河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国际论坛今天在临夏回...
广河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河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