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联户养殖奔小康

甘肃日报 2012-11-01 00:19 大字

联户养殖奔小康

本报记者 王朝霞

10月14日,已是深秋时节。记者来到广河县三甲集镇白庄头村,沿着平展展的水泥路来到村头一平台上,一排排白墙红门的联户养殖小区映入眼帘。随意走进一个养殖区,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一排新建的暖棚畜舍,配有一方水泥砌成的青贮窖。棚舍内有槽棚、饮水器,村民们或拾掇棚舍,准备引进羊只;或将玉米秸秆铡成饲料,进行青贮氨化。一些棚舍里传出几声咩咩羊叫,为山村增添了几分恬静和生机。

“以前在家里养了十来只羊,棚舍小,夏天气味特别难闻,羊容易生病。”村民马占林告诉记者:“双联行动中,在联村单位——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的大力支持下,村上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入了社,不但能够在新建成的专业养殖小区里养羊、养牛,还能享受各种技术指导和服务。这1个棚舍最多能养200只羊哩。”

据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站长陈和平介绍,他们春天来到村上,进行入村调查,白庄头村480户、2560人中,贫困户达168户、840人,贫困面占40%。他说:“这个村既没有私营加工及其商贸企业,也没有个体餐饮摊点,属于传统型农民居住村。但这里的群众历来有养殖牛羊的传统,群众发展养殖的基础好,畜牧业发展后劲足,养殖增收的潜力大,我们就把双联为群众办实事的突破口放在养殖方面。”

针对白庄头村养殖规模较小、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比较粗放的现状,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坚持把推广畜牧业联户养殖模式作为促进主导产业发展的切入点,努力探寻一条坚持依靠主导产业发展整村推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在具体措施上,以发展农民专业经合组织和扩大联户养殖为关键点,不断巩固提高玉米种植,注重培育壮大牛羊产业,着力解决农民生产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进白庄头村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双联行动,白庄头村成立了村上第一家专业合作社——广河县广通富民牛羊饲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00户,通过合作社担保贷款,解决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资金。同时,动员村上能人投资300万元,流转土地110亩,建设可容纳100户养殖户、共700间牛羊圈舍的大型标准化联户养殖小区,大力推广人畜分离、联户养殖、统一管理、分户经营、独立核算、共同发展的模式,推动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

记者在已建成的大型标准化联户养殖小区一隅看到,挂有“广河县广通富民牛羊饲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牌子的办公区内,分别设有防疫室、检测室、培训室等。合作社理事长马海俊介绍,由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投资50万元建设了合作社的办公区域,平时也是联村联户干部的“驻扎地”,以便于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也便于对联户养殖进行统一管理。

养殖大户马百哈告诉记者,他养羊的时间早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养羊300多只,家里的棚舍都装不下羊只了。如今村上有了联户养殖小区,他在养殖小区里建有5个棚舍,准备养2000只羊。“省上的双联行动好呀,有了专门的扶贫贷款和政府贴息,我已贷款10万元,不但建了棚舍,引进羊羔、进行育肥的周转资金也宽裕了。”他高兴地说:“目前市场上1只70斤左右的育肥羊,至少能卖910元,抓1只羊羔育肥两三个月出栏,至少纯利润120元,1年出栏4茬羊,300只羊至少也能收入10万元。”

双联行动带动白庄头村的联户养殖蓬勃发展,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高涨。“下一步,我们这里还将搞牛羊肉深加工项目,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的指导下,打造‘绿色牛羊肉\’。”马海俊说。

根据《“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白庄头村“十二五”工作计划》,白庄头将通过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小区,争取到“十二五”末,建成容纳15户以上规模的牛羊联户养殖小区3处,最大养殖量牛存栏650头、羊存栏450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450元增加到2015年的6250元,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草食畜牧产业收入达到4000元。

记者离开白庄头村时,夕阳正照射在养殖小区旁的玉米地里,将挺拔的玉米染得绚烂多彩,村子显得别样美丽。

新闻推荐

广河县庄禾集镇牙和村24名“敬老爱亲”道德模范受到表彰奖励

广河县庄禾集镇牙和村24名“敬老爱亲”道德模范受到表彰奖励。去年以来,该县组织部积极在双联村开展“敬老爱亲”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本报通讯员麻红梅...

广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联户养殖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