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历史大事纪要(五)

达州晚报 2020-03-31 10:12 大字

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的灯影牛肉

嘉庆元年(1796),达州知府戴如煌居官贪劣,私募衙役五千余人,借捕白莲教徒之名,指使属下四处抓人,敲诈勒索,饿死、囚死、刑死者成千上万。同年九月十五日,徐添德在亭子铺聚千余名白莲教徒起事,率民军入新宁县白羊坪与当地团勇激战。随后,徐率残部与东乡县刘学书民军汇合。二十日,东乡农民王三槐、冷天禄在东乡县丰城、桃花乡莲池沟亦聚千余人举旗反清。十月,徐、王两军在东林场张家观会师,成为全国白莲教反清主力。十一月初七,重庆总兵袁国璜、陕西兴安镇总兵何可卿先后率军赴东乡县围剿白莲教民军。次年二月,陕甘总督宜绵兼四川总督,进驻达州,总统川、陕、楚、豫、甘五省军务。三月,徐、王兵分三路突围。六月二十三日,徐、王率部赴太平县,行至白马庙,陷入清军重围。刹时,三支入川襄阳民军杀出丛林,清军前后受击,败退。川、楚民军会师后,转战开县、太平、通江、营山、达县、渠县、大竹、邻水、长寿、垫江、新宁、梁山、云阳、紫阳等县。三年六月,王三槐在云阳被清军诱擒,押解北平(今北京)处死。六年五月十六日,徐添德在紫阳县遇雨水涨,携家人跳入任河新滩溺死。自达州白莲教起事到戡定,朝廷耗银二万万两。从此,清朝进入衰退期。

嘉庆前期,达州白莲教首领王三槐、徐添德等相继死去,民军群龙无首,各奔前程,州境渐趋安定。七年(1802),四川总督勒保奏升直隶达州为府,嘉庆帝朱批“绥定”二字为府名;升太平县为太平厅。不久,镇压白莲教的清军自绥定府班师回朝。八年十一月,勒保领军还成都。

嘉庆十一年(1806)腊月二十二日,绥定营新兵王得先与孔传仕、刘金定等纠集数十兵卒暗杀守备王国雄。王闻讯后潜逃,王得先带兵烧毁民房,殃及府城南门城墙。还劫绥定营军饷,夺军械,开监狱放囚徒,府游击塞普征额、典史王良佐受伤,县押役张广、王泳受被杀。王得先等兵变者出城占据文家梁,旋即移驻翠屏山,设元帅、先锋等将官。四川总督勒保令夔州协副将桂涵和罗思举联军巡逻,搜捕兵变者。川东道亦移驻绥定府城,道台严士铉、知府王世焘带兵守城,知县余永宁招集团勇三百人,渡通川江剿捕,生擒数人。二十五日,王得先率兵奔景市庙,沿途纠集百余人。行至麻柳场,遭到桂涵军截击。王得先等兵变者先后被擒获,诛戮。

同治十一年(1872)八月,东乡县虾耙场农民袁廷蛟与舅父李经良上京控告东乡税赋弊端丛生,误入步军统领衙门,以“鲁莾叩阍”之罪关押。九月,将其押至成都究办。袁于途中遁乡,李被套骗否认其原状词,反被下狱监禁。光绪元年(1875)五月十九日,袁率乡民七百余人,举“粮清民安”之旗,驻扎东乡县城南观音崖,派代表入城求算粮账,民众增至二千余人,绥定知府易荫芝带营勇至东乡弹压。十二月,东乡知县孙定扬在局绅王宗恩、向若璠等怂恿下,以“袁廷蛟勾结外匪,抗拒官兵,聚众三四千人之多,县城危在旦夕”之罪名,请兵敉乱。四川总督文格令“痛加洗剿之”。次年二月十四日,四川提督李有恒率官兵两千人赴东乡中河、前河,以“剿匪”为名攻寨破洞,奸掳烧杀,死千余民众,牵连万余人,烧毁民房数百家上千间。袁昼伏夜行,潜入达城吴府家中向吴镇之母控诉实情,并请函告广西道吴镇御史代为申冤,吴母令其改装为仆役随行至京。三年正月,文格与山东巡抚丁宝桢对调后,丁复审与文格奏章无异,激起川籍京官连章弹劾。四年二月,朝廷委派病休回开县的前两江总督李宗羲“就近前往,确切查明,据实俱奏”。李两次去东乡县中河各场密查暗访,只见房屋废虚,新坟累累,路断人稀,田地荒芜。五月,吴镇、李宗羲向朝廷俱奏实情。十月。光绪帝

以此案重大,人命攸关为由,令其再查。五年(1879)五月十一日,原四川学政张之洞上奏道:“不诛孙定扬无以服东乡千百冤魂,无以服袁廷蛟,无以服李有恒……”,十月初十,刑部结案:袁无罪,众寨民自非叛党;孙定扬、李有恒处斩;文格、雷玉春等革职;川督丁宝桢降为四品留任;知府、总兵、局绅,或革职或充军。十月,袁氏父子被杀于成都狱中。在亲邻资助下,袁妻艾氏带人去成都护灵回乡。所过场镇,百姓皆焚香跪拜。

咸丰元年(1851)八月十五日,太平军从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分三路出征,攻城略地。为防备太平军蔓延滋扰,绥定府采取坚壁清野之策,晓谕各地团甲一律修筑防御工事。三年至五年,达县创修补修寨堡三百余座。随后,绥定知府顾开第又奉诏命令各县督办团寨事宜,对团丁进行防御性训练,防患未然。六年三月至七年夏六月,达县再次补修凤凰山寨,寨基延袤三十余里。并在各险隘设门,门有望楼,共有四十八道寨门。

咸丰十年(1860)八月,云南烟帮头目蓝大顺率力夫数百人夜宿土栈,与栈兵发生口角,杀死栈兵数人后,畏罪成凶,率朱统领、谢国穆等人倡乱,流窜至下川东道大竹县,经巴州、通江取道达县罗江口,横渡通川江,过太平场,绕道磐石铺、东乡县柏树场,扎营亭子铺。后转新宁县甘草垭,与绥定团练“安黎军”相遇败散。

光绪二十年(1894),梁平县人刘仲贵师徒三人来达县城经商,开设铺子,制作五香牛肉片。其肉块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按四季不同气候特点加入多种香料精制而成。其肉块灯照透明,棕红闪亮,薄如皮影,故名“灯影牛肉”。其质酥香脆,耐人细品,营养丰富,久存不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列为部优产品,是国宴菜谱和馈赠国际友人佳品,畅销海内外。

同治元年(1862),达县城北十五里苦竹溪木桥遭洪水所毁,县人武进士周之道倡议募建石拱桥。因工程浩大,集资不易,未能如愿。光绪三十年(1904),通川江再次泛洪水,苦竹溪桥毁路断,行人至此舟渡,艰苦异常。时逢罗江口赶场,文生周寿田、周心田、周骏声、章勉斋、周笃安、张义楼和僧光阔在茶馆共商筹建此桥无计时,周骏声提议每人出一元四角三分钱倡购彩票,众友响应,许以中彩后建石拱桥。四个月后,竟中头彩五万块大洋。两年后,桥成。并用“人有诚心,天有感应……是何缘而意哉……天意钟此,非人为所能也”之意,取天凑其缘命桥名“天缘桥”。

大竹县观音乡傅家沟人李绍伊,少年就读于绥定府汉章书院,弱冠即考取秀才。光绪二十年(1894),李绍伊在大寨坪成立孝义会。宣统三年(1911)初,太平、东乡、达县、广安、梁山、渠县、新宁、大竹县城乡均设有孝义会香堂。九月,孝义会首领李绍伊发布声讨清廷“驱除鞑虏,推翻专制政府,建立共和”檄文,拥众数万,在大寨坪上竖旗起事,自称“川东北统领”。九月,亲率孝义军千余人占领垫江县城,派陈英奇攻占邻水,派张广凤攻占广安,派余远光攻占岳池。十二月三日,李绍伊派次子李康侯同达县副议长车耀先、孝义会唐雅南等率民军二千余人围攻绥定府城。六日,达县知县广厚潜逃,绥定知府杜本崇交出信印,绥定脱离清廷独立。

九、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一月,李绍伊令各路民军停止军事行动。六月中旬,大竹县大寨坪被川军重兵围剿。战斗持续到七月中旬,双方伤亡惨重。终因实力不支,李绍伊下山不愿改编,于二十三日被杀于大竹县南门校场,诛连数百人。十一月十二日,达县、渠县、大竹、新宁、东乡、太平六县相继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分别建立军政府,隶属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恢复道制,裁府、州、厅,以道辖县;废绥定府、城口厅。三年秋,总统袁世凯发布《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因与湖南宝庆府、广西南宁府、广州府的新宁县名相同,故改西魏废帝二年(553)所置新宁县为开江县;改明正德十年(1515)所置太平县与安徽等省的太平县名重复,遂以“县东北有万顷池,邻邑之水多源于此”为万源县;为避免与江西东乡县同名,故改西魏恭帝二年(555)所置的东乡县为宣汉县。

民国五年(1916)初,颜德基联络开江县傅晋卿、黄复生、魏宫九等九人,购枪支弹药,组成川东护国第一支队,颜德基为支队长。尔后,颜率部攻占开江县城。九月十四日,颜部被重庆镇守使熊克武改编,颜去职回家。不久,靖国军兴起,颜重振旗鼓,联合达县万家坝民团,于十二月三日率部占据达县城。六年(1917),颜于旧绥定府署置川东靖国军司令部,颜自任司令。七年十月,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四川督军熊克武任颜为靖国军第七师师长,驻防达县。其时辖达县、宣汉、开江、万源、城口、开县、云阳、奉节、巫溪、渠县、营山、仪陇、蓬安、通江、南江、巴中、阆中、苍溪、南部、盐亭、昭化、广元、剑阁、梓橦二十四县。

□高洪银

新闻推荐

达州市历史大事纪要(四)

湖广填川(资料图片)万源境内的荔枝古道咸淳八年(1272)九月,蒙军增筑金汤城(今陕西吴旗县东南)以积屯田之粮,派兵逼近南宋通川县城...

东乡族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东乡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