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历史大事纪要(四)

达州晚报 2020-03-25 09:09 大字

湖广填川(资料图片)万源境内的荔枝古道

咸淳八年(1272)九月,蒙军增筑金汤城(今陕西吴旗县东南)以积屯田之粮,派兵逼近南宋通川县城。蒙军虑及宋军来争,即派韩福增兵通川县牵制宋军,与宋兵相遇于锉耳山,宋军败,俘宋将总管蔡云龙等。蒙军出达州牛门,断绝宋军回路,又生擒宋兵总管李全、李德。其后,宋军运粮至达州,蒙军再次派军于卢滩峡阻击宋军,再俘宋军统制张聪、张顺等官兵。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改渠州安抚司复置渠州,还治流江县故城(今渠县城);大竹县治所从凤来乡(今渠县龙潭乡知县坝)迁至木门镇(今大竹县竹阳镇东)。其时,邻山(治今大竹县四合镇)、邻水二县并入大竹县境。

元至正二十年(1360),红巾军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与其断绝关系,溯三峡而上,占领重庆,自称陇蜀王。两年后,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建元“天统”。时达州、渠州属之。随后,湖广黄州府“为庄户者二万三千余户”百姓纷纷投奔明氏政权,以寻求保护,部分移民散居境内。

八、明清时期

明洪武年四年(1372)三月,朱元璋派廖永忠率军征讨大夏国,所到之处,大肆屠杀,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路断人稀。同年六月,明氏大夏国灭亡。冬十月,平定“川蜀诸郡县”。六年(1373),朝廷组织大批湖广部分居民(时称黄州人)入今宣汉、达县(含今通川区)、渠县、开江、大竹等地垦殖,插占为业。今达州市部分魏、唐、袁、冉、蒲、李、彭、张、殷、谭、黄、王、龚、韩、曾、冯、周、涂、徐、向、罗、康、任、佘、覃、丁、崔、宋、刘、傅、董、于、程、冯等姓氏人户为这期间迁境。史称其为第一次“湖广填四川”。

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唐瑜,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中进士,赐翰林,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老师。建文四年(1402),朱棣夺帝位,封唐瑜为开国儒臣,御赐“五经儒籍”讲堂。永乐十二年(1414),唐瑜宦游入籍东乡县(今宣汉县)南坝兰溪沟。唐瑜病逝后,葬于东阳溪河口台地。朱棣下旨道:“瑜教训有方,请入乡贤”。

正德十年(1515),为不断加强边远地区管理,开拓川东北山区发展,朝廷划出东乡县北境宽乡太平里置太平县(治今万源市太平镇)。时辖“今县的官渡区、大竹区、旧院区、罗文区、城守区的大部分和黄钟区的石人、赵塘两乡,以及今城口县和白沙工农区的地域”(1996年版《万源县志》)。

隆庆二年(1568),达州亭子铺花园坝人卫承芳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历穆宗、神宗、光宗三朝。万历十九年(1591),卫承芳奉旨在今通川区北外镇青木冈垭村龙王潭建“明惠庙”。后毁于战乱,清雍正年间重建易名“龙王庙”。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四月,卫承芳奉旨于达城正南街(今翠屏路)建“三朝元老坊”,“旌其行,表其名,彰善励贤”。坊内额题:“一代醇儒、诰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祖卫儒、父友衡。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子卫承芳书”。

“洪武十一年(1378),太祖封其十一子椿为蜀王,就藩成都,谥曰献,十一传而至端王,嘉靖四十年(1561)嗣位。王资敦厚,敬神恤民……万历二十二年(1594),敕赐忠贤懋著坊以示旌异”(民国《宣汉县志》)。三十四年(1606),神宗朱翊钧为嘉奖蜀嘉端王朱宣圻忠勤于朝廷,恩施于百姓,封其第五子朱奉遂为东乡(今宣汉县)王,食采其邑。后即停袭。

崇祯三年(1630)二月,成祖朱棣之师唐瑜第十二世孙——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潜书》作者唐甄,出生于达县城北安居镇南侧老屋(今通川区蒲家镇旭坡村石朝门)。八岁时,随父去吴江任所,后又随父宦游江西、北京、南京等地。清顺治十五年(1658),二十八岁时返乡参加阆中省考,中举人。后又赴京师吏部考试,分发长子县任知县。

崇祯七年(1634)春,张献忠民军由夔州西攻开州(治今开县城)、新宁县(今开江县)。四月,转攻达

州城。知州张联象督军民“随方堵御”,五昼夜不克,民军退走。是年,川人姚天动、黄龙率民军十万余人在川东北各州县,肆意抢劫,屡次入达州城。其部将过天星一度占领大竹县城。

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民军在谷城(今湖北省谷县)重举反旗,采取“以走制敌”之策,再度由夔门挥师入川,长驱直入。朝廷派督师杨嗣昌率军追剿,败于开县。明总兵贺人龙、黑云龙、猛如虎、虎大威、方国安五大镇皆败。方总兵仅领五骑溃退达州城,民军疾追直压达州。时值达州人李长祥自京城会试归来,招募土司兵千余人,会同夔州总兵方国安合力固守拒之。民军围城五昼夜未果,绕城北上过巴州,直取阆中。

崇祯十五年(1642),礼部客司郎中李含乙母病危,潜行回渠县探母,母病故,乃藏家中守灵。张献忠部属闻其返家,遂派人携祭品前往吊之。并邀其入伙,含乙以母未葬拒之。葬母后,为保全名节,含乙投江,民军救之。并把其兄储乙送入县城,劝诱入民军。当夜,李氏兄弟乘乱逃走,组织万余人武装,攻占民军防地大竹、达县、东乡、太平、通江等县,处死各县由民军所任县令、参将、游击等官员。清顺治二年(1645),含乙率部前往合川镇压民军,在广安被民军生擒处死。储乙领其部,被南明四川总督王应熊任为监军道。次年(1646),储乙亦被民军活捉处死。

崇祯十七年(1644)十二月,张献忠大西政权抚南王刘文秀率军占领川东北数县。东乡知县赵德遴固守县城月余,终因粮尽城毁被擒,不屈与八口家人投井自殉。东乡县县衙、城楼、庙宇、仓廒等亦焚于战火。

清顺治元年(1644)十二月,东乡县恩贡冉嶙率家人避难于天台寨,暗与通江县妻兄弟贡生向质、向衷亮、向谦组织三千兵力抵抗张献忠民军。因势力不支,寨上又无水,冉嶙只好前往罗顶寨,与民军商议相关事宜时被杀。其母杨氏、妻向氏惧受辱,携全家老幼登寨楼自焚。

顺治二年(1645)春,姚天动、黄龙率民军先后占据巴中、通江、太平(今万源市城)、东乡、达县、梁山(今梁平县)、新宁、开县。同年夏,又破长寿、垫江、邻水、大竹、广安、岳池、营山、渠县。所到之处,焚房烧屋,炮烙、吊拷官兵,夺取财物,杀老幼,开坟墓,以人为食,抢掠年轻女子入兵营。

顺治五年(1648),张献忠余部首领杨秉胤与渠县县令吴雯龙勾结率数万兵马固守礼义城。渠县士绅郭荣贵纠集宗族乡里黄、郑、刘、周、廖、楚、徐、邓、董、罗、杨、李等十五族壮丁三千余人驻扎大斌山,筑寨对抗联军。次年,郭荣贵乔装行至清军营中请兵,表示“输饷千石,愿为前驱”。六年,四川巡抚李国英派总督卢光祖、马化豹率“铁骑五千,精甲万人”。在郭的引导下,向联军猛攻。经过屡次激战,联军败,杨秉胤率残部逃至东乡县,渠县始入清朝版图。

顺治十年(1653)冬十月,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派巡抚胡世亨率州县官员十三人驻扎于东乡县方斗寨,招降各地,扩充势力。清四川川北副将吴之茂领兵数千人围攻方斗寨,逮捕胡世亨等十数人,将其押至陕西汉中城杀于菜市口。

张献忠余部将领杨秉胤,于六年(1649)离渠败走攻占东乡县,荼毒一方。顺治十四年(1657),四川巡抚李国英奉朝廷之命派左路总兵马宁率军从陕西直抵东乡县南坝进行围剿,杨不战投诚,东乡县始入清朝版图。

康熙二年(1663),东乡县丁条粮共征银一千八百八十两,农民用制钱纳税。之后,州、县官吏提高银价,农民负担愈来愈重。四十六年(1707),该县双河场廪生王彦琚自筹钱粮,上控知县李士瑜横征暴敛。达州知府李舜卿将王押回东乡收监,激起民怨,族人邀千余人劫狱救出王彦琚。后经总督提审李士瑜、王彦琚,对李扰民治罪,对王昭雪,粮税改正。时隔两年,其县府又提高征银和制钱折合率,变相加税。五十二年(1713),武生王维纲赴京控告官绅浮加地丁赋银。康熙帝降旨道:“按现有地丁纳税,每两赋银纳铜钱一千四百文。兹生人丁,永不加赋”。东乡县令奉旨将“永不加赋”四字铸成铁碑,立于文昌宫内,以示永戒。

康熙十九年(1680)七月,夔州人谭宏复叛清廷,据守天字城,自称为王;彭时亨盘踞月城,自称将军,相为犄角。达州守备侯满英与谭、彭私通,迫使游击孙炤叛附,授总兵职,控制达城。十二月,川陕总督哈公占派川北总兵高孟、随征游击俞益谟等由保宁府率兵经营山、渠县会同进剿,直抵达县罐子场太平寨。谭宏子谭天伦率众死据铁山小尖山隘口,俞益谟领壮士夜潜山顶,自上而下袭击谭兵,谭兵退守达城西毕家坪,高、俞率军径直进驻达州城。

明末清初,四川三十余年战争浩劫:张献忠民军三进蜀中,与各地明军相戈不休;清军、地方武装围剿与张献忠反围剿拉锯战;南明与清军之战及南明内部间厮杀;姚天动、黄龙十三家民军掠杀川东北州县;吴三桂反清拉锯战等。其杀戮甚惨,触目惊心。与之同时,旱、饥、疫、虎患席卷大半个四川,人口锐减。顺治、康熙、雍正、亁隆四朝,对四川以“安民惠民,安邦定国”为宗旨,推行招民垦荒之策,规定三至五年免征赋税,形成湖广居民举家、举族入川落藉。今渠县、大竹、开江、万源、宣汉、达县与通川区居民多系湖广(今两湖、江西、两广、福建)、陕西、云南、贵州移民后裔。史称第二次“湖广填四川”。

□高洪银

新闻推荐

大树乡开展春季绿化造林

本报讯(记者乔栋明胡发伟)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日,东乡县大树乡组织乡村社干部及部分群众,在辖区桥鲁村面山集中开...

东乡族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乡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