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初高中毕业生有学可上有技可学有业可就州委州政府多措并举保障“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
又是一年毕业季。
备受瞩目的高考、中考已经尘埃落定。人们在津津乐道高考状元、中考状元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另一个群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两后生”。此时此刻,很多“两后生”处于焦虑之中,他们看着同龄人上大学、进高中,不禁自问:“我的明天在哪里,我的未来怎么办?”
记者从州教育部门了解到,今年临夏州有初中、高中毕业生34000多名,其中有30000名左右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或高等院校,这也就意味着还有400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榜上无名”。
怎样才能帮助这些“榜上无名”的学生“脚下有路”,是州委书记郭鹤立近一个阶段反复思考的一件大事,也是他为振兴临夏教育反复谋划破解的重大课题。
临夏州是国家确定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而且教育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短板中的短板,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弱,吸纳“两后生”的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州内大量初高中毕业生没有条件接受职业教育,未掌握就业技能就直接流入社会,只能从事简单的苦力型劳动,收入低而不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压力。
“我们要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着力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提高职普比,让‘两后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产业工人、技术工人或店主老板,决不让一个初高中毕业生直接流入社会”。州委书记郭鹤立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
每次入户调研,郭鹤立都高度关注“两后生”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问题,反复强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一个“两后生”通过职业培训后稳定就业,就可以带动一个家庭稳定脱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郭鹤立殚精竭虑、多方奔走,努力为“两后生”寻找培训就业的出路。
今年高考中考结束后,根据州委书记郭鹤立的要求,副州长马有信带领州县教育局负责同志,到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考察学习,对接招收临夏州初中毕业生就学事宜。考察组一行分别与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甘肃卫生职业学院负责同志深入交流,反映临夏州的特殊困难,协调争取招生名额,初步确定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今年接收临夏州初中毕业生2400多名。
州教育局负责同志在考察对接后激动地说,“通过这一创新举措,我们可以依托兰州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为州内没有考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创造了再次接受教育的机会,为他们的求学成才之路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州教育局负责同志介绍,为了破解“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难题,州委、州政府高点站位、科学谋划,创新举措、聚焦发力,外争支持、内挖潜力,让初高中毕业生不再争走“独木桥”,更不在考试失利后困在家中“望学兴叹”。我们在与兰州新区职教园区达成招生协议的同时,还采取了多项有效举措,确保今年4000多名“两后生”全部接受职业教育。一是办好临夏现代职业学院、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康乐分院等州内职业院校,扩大高职中职招生规模。二是正在招录3607名事业岗位人员,其中教师2173名,这是近年来全州规模最大的一次招录,将有效缓解州内各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在全社会营造重视教育的浓厚氛围。三是加强与省内外大型企业的联系对接,主动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开展订单培养、送教到企、顶岗实习、共建专业等校企合作项目,提高职业培训的就业率。四是针对东乡县的特殊困难,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东乡班”,招录东乡籍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毕业后在中石化等企业稳定就业。
平台已经搭建、渠道已经畅通。要把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关键要靠各县市、各乡镇以及教育战线加大宣传动员力度,引导“两后生”和家长转变思想,树立“行行出状元”和“没有技能就要学习、依靠技能摆脱贫困”的观念,积极主动支持参与职业教育,让每一个“两后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朱雅琴通讯员马静魏显东“我们祖祖辈辈吃水难,现在党的好政策来了,水管埋到了家门口,监督工程质量我们...
东乡族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乡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