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玉米秸秆“变废为宝”助增收 ——东乡县东塬乡玉米秸秆饲草化技术推广见闻

民族日报 2017-12-08 12:04 大字

近日,记者来到东乡县东塬乡东塬村,看到一台揉丝打包机在一处玉米地里忙碌工作着,玉米秸秆被打包成一个个整齐的包块。

东塬村党支部书记马龙说:“这几年,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玉米,玉米秸秆产量大,但利用率低。过去,玉米秸秆除部分做饲料外,大多一烧了之,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空气。今年,我们这里引进了新技术,把废弃秸秆转变为饲料,‘变废为宝\’,让我们的天空更加蔚蓝,身边的空气更加清新,取得了生态文明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记者在东塬乡看到,从川塬区的林家村到山顶的包家村,再到大山深处的毛沟村,处处都是粉碎、贮存玉米秸秆的忙碌场面。

乡人大主席马占祥告诉记者:“县上高度重视‘粮改饲\’工作,给我们乡配备了6套玉米秸秆加工机,在全乡范围内首次推广玉米秸秆黄贮饲料化利用模式,大规模处理玉米秸秆。我们先在6个村集中加工,6台机器开足马力加紧生产,每天可加工饲料30多吨。目前,完成黄贮4000亩,加工饲料6000吨。过几天,6个村加工完后将在剩下的5个村继续集中加工。预计到年底,全乡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将达到100%。”

据了解,今年,东塬乡党委、政府立足全乡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现状,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主体”的要求,把农村“三变”改革作为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以“粮改饲”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秀美的综合效应。

来到东塬村8社群众马拜克勒家,院子里堆满了黄灿灿的玉米,房前屋后都是玉米秸秆,后院的圈舍里牛羊满圈。靠养殖脱了贫的马拜克勒高兴地说:“今年,我们家种了10亩玉米,又向附近村民要了30多亩的玉米秸秆,这40多亩地的玉米秸秆黄贮后,圈舍里的9头牛和4只羊的饲料就不愁了。”记者和马拜克勒算了一笔账,每头肉牛育肥出栏时,平均有350公斤牛肉,批发价卖1.5万元左右,每头牛5个月育肥周期出栏,每天吃12公斤饲草,除去饲养成本,每头肉牛纯收入4000元左右,经济收益可观。“去年,我靠***贷款买了几头牛和几只羊,收入3万多元,今年的收入要比去年好些,我越来越有信心了。”

村主任杨哈三说:“玉米秸秆黄贮饲料化利用,解决了牛羊饲料问题,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最近,我们村牛、羊养殖规模正在迅速扩大。”

和东塬村一样,玉米秸秆饲草化技术的推广运用,给全乡各个村带了新变化,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新闻推荐

锦旗送给好交警

近日,临夏市民杨国勇将一面印有“感谢人民好交警,助人为乐新风尚”的锦旗送到了交警大队六中队队长祁国强的手中,感谢交警为他的家人开通了“生命通道”。“非常感谢交警同志们,为我们开道,及时把我妹...

东乡族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东乡,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