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故里陇上明珠——建州60周年东乡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布楞沟新貌
居黄土高原之末,接青藏高原之首。北临黄河高峡平湖,南眺太子漫漫雄山,东闻洮河潺潺,西听大夏滔滔。西望河州,盛名东乡。这就是久负盛名的黄土高原山城——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县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民族自治县,是国列省扶重点贫困县,也是东乡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区。全县辖19个乡、5个镇、229个行政村,海拔2664米,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呈现出山大沟深的特点。四面环水,境内缺水,植被稀疏,十年九旱,灾害频繁,全县29万多群众分散居住在1750条梁峁和3083条沟壑中。
东乡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境内有丰富的马家窑、齐家、辛店等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遗存,王家古文化遗址考证了15000年前东乡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林家遗址出土的陶器、骨器等珍品是迄今为止甘肃境内最早的发现,出土物印证了早在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出土的一件铜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铜铸器物,被誉为“中华第一刀”。物产丰富,独具特色。名优特农产品闻名遐迩,东乡“手抓羊肉”享誉大西北,东乡洋芋远销全国各地,唐汪大接杏、河滩大红袍花椒等品质优良、风味独特。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快
回首过去,东乡族自治县迈着雄健的步伐,走过了光辉历程,如今展现的是实现了梦想与希望的美丽画卷,一段段畅想创新与发展的旋律,一个个无愧于当代、感召世人的故事在河州大地传唱……
没水、没电、交通不便、简陋的土屋,蝶变为家家户户都吃上了自来水、村村通了水泥路、大多数人住上了梦寐以求的青砖红瓦房、小二楼,生态得到了极大改善,环境干净整洁,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过去五年,该县经济总量连年递增,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全县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7.94亿元增加到16.27亿元,年均递增13.6%;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281万元增加到6878万元,年均递增2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07亿元增加到2.45亿元,年均递增18.1%;固定资产投资由8.14亿元增加到26.13亿元,年均递增26.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47元增加到4152元,年均递增14.1%……
这些数字更是展示了60年来全县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建州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锐意进取,加快发展,使一个黄土高原山城揭开了贫困面纱,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特别是近五年来,东乡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新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名副其实的陇上明珠。
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
东乡县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思想,建立落实县级领导包抓项目的工作机制,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想方设法引进项目,全力以赴实施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期间,实施了赵家至广河、龙泉至考勒、五苏木至唐汪、妥家沟、达板大桥、柳树至河滩等道路交通项目248条、1119公里,全县通村道路通达率达100%,通畅率达86%,建成了以锁折、折达、国道213线为骨架,县乡公路为支线,通村道路为经络,外通州县、内连乡镇和村社的公路网络。
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依托全省安全饮水试点项目,建成了董岭、中西部、达板、唐汪等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县人畜饮用水源得到根本保障,基本实现了自来水入户率和安全率两个全覆盖,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45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上,实施了布楞沟、毛沟、刘家峡库区一期等流域治理项目,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5.5万亩、新修梯田14.26万亩、整理土地6.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7平方公里。
着眼解决住房难问题,实施了投资1.83亿元的公租房和投资2.77亿元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共完成危房改造5461户,其中按3万元标准实施特困群众危房改造1124户,按4万元标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641户。同时按照省州主要领导发展旅游县城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结合县城三版规划,于去年8月份启动实施了以民族商贸、东乡美食、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特色农家乐等为主要内容的灾后重建二期工程,目前,土地整治、集水廊道、雨污水管网、棚户区改造等基础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完成投资1.32亿元。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共发放城乡低保金2.17亿元、大病救助金1603万元、困难群众生活救助金1351万元,通过“一折统”落实各类惠民资金55项6.14亿元。严格按照政策标准,足额落实了乡镇工作津贴、离退休人员高龄补贴等政策性增资。
紧盯脱贫目标拔穷根
东乡县自然条件严酷,生活环境艰苦。1983年,该县被列为国家“三西”建设重点县;1986年被列为国扶贫困县;1994年被列为全省扶贫攻坚“七县一片”重点县;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面对贫困之重、扶贫之艰,东乡县委县政府把***精准脱贫作为当前最大的责任、最急的任务、最重的使命,紧盯省州***“1+17”方案落地,确立了“教育生态打基础、解难盯住水路房、羊(洋)果劳务育产业、餐饮旅游创新路、流域推进求突破、力争同步进小康”的大扶贫工作思路,认定“走劳务路、发餐饮财、兴两羊(洋)业、挣枸杞钱、帮贫困户”的产业富民脱贫路子。全县上下已经形成思想统一、目标同向、工作同心的***工作局面。贫困人口精细管理、扶贫资源精确配置、贫困农户精准帮扶,以精准为核心的扶贫模式全面展开。在扶贫开发上,实施整村推进、新农村试点、整县连片扶贫开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户用沼气等项目,累计解决了4.16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村贫困面缩小17.29个百分点。
该县根据特殊的县情实际,理顺机制促创新,建立落实了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包片、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四包”责任制,形成了“县有精准办,乡有扶贫工作站,村有驻村工作队,户有帮扶责任人”的“四有”工作体系。同时,也形成了6个巡查组实行单月督导,6个评估组按季度跟进预测预警的“倒逼”机制。只有精准“号脉”,才能摸清“穷根”。东乡县立足全县扶贫工作实际,推动双联行动与***深度融合,组建了由910名省州县乡干部组成的扶贫、双联、党建“三位一体”驻村帮扶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对全县115个贫困村、8.25万贫困人口进行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增收计划、解决实际困难,加快形成扶贫攻坚的新格局,构建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的***模式。今年上半年,省州县联村单位共实施帮扶项目30项、投资2634.6万元,捐助物资263.2万元,有力地支撑了年度***任务的落实。
劳务大军走南闯北促增收
在兰州、西宁等城市,东乡人在建筑拆除业、清真餐饮业领域大显身手。在首都北京及东南沿海城市,“东乡手抓”品牌餐饮店也有一席之地。东乡人在全国各地搞建筑、跑运输、从事商贸流通,成了务工经商的主力军。
劳务输出是东乡县着力培育的一项支柱产业。针对劳动力资源富余,外出务工人员缺手艺、缺技术的实际,按照“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思路,县上每年整合大量资金,开展农民工劳动技能培训,在县劳务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集中举办培训班,开展汽车驾驶、装载机、挖掘机、清真餐饮烹饪、电焊、瓦工、电子商务、农业实用技术、陇原巧手等9个专业技能培训。24个乡镇及扶贫、农业、畜牧、教育、农机、妇联等相关部门设立多处培训点,分散开展引导性培训。县驻外劳务办事机构也积极组织开展边工边培训,每年培训人员近万人。
在加强劳务培训的同时,该县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县上组团赴天津、青海等省市寻求劳务合作,县劳务办、各驻外办广泛收集各类用工信息,组织开展针对性的订单培训,确保培训结业学员及时稳定就业。通过精准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市场需求大、就业门路广、致富能力强的农村技术人才,提高了贫困群众技能致富、创富带富能力,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为加快全县***精准脱贫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劳务办组织引导、驻外办搜集信息、乡镇工作站组织动员群众、村劳务信息员提供服务到户的劳务输转信息互通服务网络,为农民工外出务工搭建信息平台,在实施输转中,县上建立政府资助、部门协作、社会化运作的工作机制,鼓励致富能人带头输转,发动群众自谋输转,开展劳务部门有组织输转,逐步形成以内蒙古、西宁、新疆、拉萨、杭州为中心,稳固西部地区劳务基地,辐射东南沿海和内陆地区发达城市的劳务开发格局。
强化培训,组织引导,扶持服务,使东乡县劳务输转规模不断扩大,劳务产业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全县完成劳务培训1.66万人,其中技能培训0.7万人;输转劳务人员6.8万人,其中组织输转3.64万人,自谋输出3.1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65亿元。今年,从7月20日开始,在青海诺木洪、大革勒两地农场采摘枸杞的农民工已达1.5万人,平均每人每天收入165元以上,采摘期平均50天左右,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东乡农民工从事采摘枸杞产业收入达1.2亿元左右。
发展林果产业开辟致富新途径
结合地处洮河、大夏河流域和刘家峡水库沿岸的实际,该县因地制宜推进林果业建设,并把生态建设作为提升东乡形象的重要支撑,抢抓国家发改委、林业局关于在西部地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的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实施了“2215”(全县干部群众每人每年至少栽活2棵树、每个乡镇每年建设乡镇干部林200亩、每年实施绿色通道100公里、每年至少完成生态林和经济林5万亩)生态造林工程,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造林绿化。按照“经济林为主、生态林为辅”的原则,今年上半年,完成春季造林5.7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3.25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建设经济林2万亩,新建绿色通道126公里,补栽180公里,完成育苗4100亩。同时,鼓励和扶持群众发展以林下种植、生态养殖等为主的林下经济,多渠道增加收入,拓展了生态脱贫的新路子。着眼于促进绿色生态发展,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实施省级美丽示范村3个、州级1个、县级2个。在“陇上杏花村”唐汪镇建设大接杏基地1.4万亩,年产量140多吨,年产值210多万元,建设杏花长廊4公里,建成杏子采摘园200家。特别是在今年举办的唐汪杏子采摘节期间,催生农家乐28家,接待游客8.6万人,实现创收1300万元。同时,统筹推进了达板经济园、河滩绿色产业园、唐汪杏花园建设,投资1.5亿元的盛世生态旅游度假村已投入运营,并在关卜、百合、坪庄等地规模种植啤特果1.68万亩,使全县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15.5万亩,林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在发展林果经济的同时,该县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先后建成毛沟流域、布楞沟流域,河滩垒化坪、凤凰山等生态林,使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种植黑枸杞喜获成功,为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捷径。近年来,东乡县致力于发展枸杞产业,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老板先后到青海诺木洪、酒泉花海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动员有能力的农户在外承包种植黑枸杞、红枸杞,在当地开展枸杞育苗种植,使一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经过60年来的不懈努力,东乡县造林绿化和林业生产迎来了一个森林面积逐年增长、经济林果收入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羊(洋)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羊(洋)产业是东乡县传统优势产业,分布广,数量多。基于这一实际,东乡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念羊经种洋芋,引导农户规模养殖发羊财,大力发展羊(洋)产业。同时在“羊、牛、鸡”扩量提质上做文章,采取县内县外统筹布局,全县共修建暖棚圈舍5226座,2015年全县羊、牛、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43.3万只、6.15万头、42.9万只,比上年度分别增加19.3万只、6900头、13.4万只。
在培育养殖基地、扩大养殖规模的基础上,该县建设达板绿色肉类生产加工基地,新建达板牛羊大型封闭式交易市场,改建锁南牛羊交易市场,规范和完善龙泉、汪集、那勒寺、河滩、百合等牛羊交易市场,逐步形成生产、贩运、屠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拉长了产业链条。
为了推动羊产业向纵深发展,该县成立东乡手抓协会、东乡县养羊协会及北岭乡范家村养羊协会、果园乡养羊协会,通过完善和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养殖效益和养羊户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制定东乡手抓成品羊、东乡手抓羊肉地方标准,注册东乡手抓品牌商标,建立东乡手抓肉羊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取得东乡手抓肉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加强品牌管理,发挥品牌效应,打造东乡手抓清真知名品牌经营企业。充分发挥渗在东乡人骨子里的餐饮优势,为县内外的800多家企业实体协调发放贷款1.48亿元,支持兴办壮大清真餐饮,在县城、折达路和锁折路沿线发展农家乐23家。大力实施“东乡手抓走出去”工程,2015年以来共发展牛肉拉面、东乡手抓等清真餐饮实体和农家乐260家,全县累计在兰州、西宁、拉萨、深圳、广州、上海等地发展东乡手抓、牛肉拉面等清真餐饮实体1500家,从业人员2.6万人。
教育立县抒写新篇章
东乡县成立之初,只有9所小学,548名学生。如今,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到211所,在校学生达5万多人。这一数据对比,反映了该县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不平凡历程。
东乡县基础教育底子薄、起点低。县委、县政府在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来抓,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各类项目,加大校舍改扩建力度,不断深化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强控辍保学工作两个《决定》落实,今年计划投资6188万元,新建改扩建学校34所、幼儿园27所,正在建设学校36所,高级中学项目正在推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师1195人。2016年全县参加高考1303人,本科上线322人,比去年增加143人,本科上线率为30%,比去年增加13.2%,13名考生进入全州文理科前100名。大力开展“零辍学乡镇”“零辍学村”“零辍学学校”创建工作,全县寄宿制学生增加到8960人。在今年“六一”期间,双联单位、社会各界共向学校、师生捐助物资折价近200万元,特别是中石化集团投资300万元,为布楞沟流域83所学校捐助办公电脑、打印机、实验仪器等教学设备1076台(套),学生校服7360套。
近年来,东乡县在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紧紧围绕深化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的落实,修订完善教育条例,严格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责任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喜人成绩。
加强基层党建增活力
东乡县紧紧围绕“抢占竞争制高点、争当发展排头兵”的思路,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使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紧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有力保障和促进了***精准脱贫等各项工作的长足发展。
2015年以来,东乡县紧紧围绕州委总体发展思路,突出党建中心,确定基层党建“1311”工作思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力推进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实现了“常规工作求创新,重点工作求突破”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东乡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本版组稿摄影:尹始学 胡发伟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郭得侠“这个月底,新家就修好了,做梦都没想到,我这辈子会住上新房子。”东乡县关卜乡上王家村贫困户王付才感叹道,好日子来得太“突然”。上王家村是一个以东乡族为主的小山村,今年47岁的王...
东乡族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东乡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