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粮有“神器”玉米住进“标准间”

聊城日报 2021-11-22 15:55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商贺

11月18日,走进阳谷县郭屯镇东韩村,一排排高大整齐的“玉米楼子”竖立在存粮广场四周,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事粮食收储工作10余年的村党支部书记韩明亮介绍,在阳谷县农村,过去由于储粮条件有限,很多农民把玉米堆在地上。而现在,一座座标准的“玉米楼子”成为农民们的储粮“神器”。

韩明亮算了一笔账:“这种存储玉米的方式不仅节约场地,还能够在自然条件下通风去水,有效避免玉米因霉变导致品质下降。按平均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产玉米600公斤计算,采用科学储粮技术至少可减少损耗18公斤,每亩可增收70余元,如果粮价更高,那收入就更加可观。”

为实现土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种植,实现群众和村集体双增收,今年阳谷县在全县大力推广土地流转,郭屯镇21个行政村率先实施“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流转土地种植玉米,面积达1.2万余亩。

“玉米收获时,含水量平均在30%,卖不上高价,粗放式存储易发霉、易被鼠嗑,玉米品质下降。为鼓励科学存储,通过减损提高村集体收入,郭屯镇在各村推行科学存储方式。由村党支部负责,村集体按照钢网结构、上有盖板、便于通风、能防雨雪、安全性好的标准自建‘玉米楼子’,镇验收合格后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鼓励。”郭屯镇党委书记王太敬介绍,“按照减损率4%以及提质增效综合测算,今年全镇通过科学储粮可减损21.6万公斤,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85万元,实现了丰产又丰收、群众集体双受益的目标。”

新闻推荐

一块好红木 家家状元红 千金觅一语 相知“状元红”

欣逢盛世自当追求美好,品质人生当需红木增色。阳谷状元红家具沉浸岁月,雕刻时光,将大自然精华配合匠心独具的鬼斧神工,只为你...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