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寨村“蝶变”记

农村大众报 2021-10-20 19:25 大字

眼下已是深秋,走进阳谷县阎楼镇张岩寨村,只见宽阔的街道上,二层的红顶村居院落整齐划一,柿子树、石榴树等苗木仍旧挂着果实,点缀着阳光下的花园。

“我叫张伟,欢迎你们来到‘全国文明村’张岩寨。”在张岩寨村文化广场上,50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伟打开了话匣子。

广场上陈列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党史学习教育展览牌,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100多张张岩寨村变迁的真实图片,让游客对村子的发展之路有了切身体会。

提起从前的张岩寨村,72岁的村民张明发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当时村里房子破旧,胡同狭窄,最宽4米,最窄只有1米半。一到下雨天,胡同的土路上到处都是坑洼积水,进出家门需要摆上几块砖头踩着。路灯更是不用想,到了晚上黑漆漆一片,太不方便了。”

改变从2014年开始,在村党支部书记张伟的带领下,张岩寨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张伟要求村民盖小二层,而且房子里必须要有卫生间。“当时村里人不理解,觉得卫生间臭烘烘的,还占用居住面积。可现在,村里没有一个不夸赞张书记有眼光,考虑周到。”村民王运兰说。

二层楼盖起来了,张伟想着还要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一般村子的胡同都是2-4米宽,街道8米宽,而张书记高标准规划,要求胡同8米宽,街道不能低于20米,同时还修了下水道和化粪池。”说起当年的规划,村委委员张连杰记忆犹新。

新村建设基础打好了,张岩寨村确立了“通过建设新农村,开发土地资源壮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2014年,经过村“两委”成员积极协调,张岩寨村伟林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竞标承包了村里流转出来的208亩土地,每亩土地承包价格为780元,光这一项就增加集体经济15万元。2018年10月份,建设高标准大拱棚5个,在张岩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下运行,统一进行栽植、打药、施肥、松土、灌溉等管理,每年可以增加集体经济30万元。在合作社收益分配上,该村拿出集体收入的40%作为合作社公益基金,用于发展壮大生产规模,剩余的60%按照入股比例分配给合作社成员。同时,村民通过务工、土地租金、分红收入,每亩土地平均增收可达1万元左右。

近年来,张岩寨村将“要我致富”转变为“我要致富”,齐心协力进行乡村振兴建设,把有机蔬菜大棚种植作为主导产业,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集约化发展道路。如今,该村集体年经济收入达30万元,成为阳谷县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典范。

弹指一挥间,村里大变样。走进现在的张岩寨村,人工湖、蔬菜大棚、篮球场……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美景。在离村委会不到100米远的地方,有一片规划整齐的“和谐”老年公寓,住着上百位60岁以上老人。“从前老是担心生病了没人伺候,现在住进了公寓,什么问题都有人管,太感谢党和政府了。”说起现在的生活,81岁的孤寡老人冯明英说。

如今,张岩寨村和周边6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张岩寨新村。人口多了,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多了,村里的年轻人也多起来了。“现在村子建设得好,回村创业也能挣钱,肯定不会出去了。”之前在外地打工、现在在家开办农机合作社的青年张乃超说。

村里有钱了,要把“根留住”。“我们提供村史馆的相关素材,请山东建筑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帮我们设计。”张伟在对村庄的“冬暖式大棚蔬菜园”、“研学游”、“民宿”等多个项目全面规划的同时,他还不忘村子的文化建设,占地2500平方米的村史馆预计年底完工。

新闻推荐

金堤河岸上的“志愿红”

上图:阎楼镇志愿者在雨后农田中助农秋收下图:西湖镇志愿者在金堤河大堤上参与防汛抢险■文/图本报记者叶晨雯本报通讯员张...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