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九大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文旅产业“串点成线”融合发展
本报讯(记者 胡欣)“这种传统五仁月饼是我记忆中的味道,我要买些带给家人。”9月11日,在古城楼东大街“一点心意”糕点店,河南濮阳游客姜兰英边挑选糕点边说。当日正值周末,姜兰英跟团来聊城旅游。“去了东阿阿胶、阳谷景阳冈、临清宛园,还到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里接受了心灵的洗礼。”说起聊城之旅,姜兰英直呼“不虚此行”。
“逛水城、游运河、泡温泉、尝小吃、品阿胶、做好汉、聊聊城”,如今,聊城市“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城市文旅品牌越擦越亮,以城区为核心向周边区域辐射,“众星拱月”的旅游空间格局已初步形成。今年1—7月份,虽受疫情影响,但全市仍实现接待游客1290.95万人次,营业收入102.29亿元。
文化是旅游的资源,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虽为历史文化名城,但聊城文化旅游产业长期面临一个尴尬:规模小、标准低、亮点少,游客反映很多地方“没去很遗憾,去了更遗憾”。如何破局?“聊城市正努力把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到旅游产业规划建设中,以文促旅给旅游增内涵,以旅彰文让文化活起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周江涛说。
中华水上古城是聊城的根和魂,也是发展文旅事业的龙头。市委、市政府对古城改造工程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组织开展近百次指导调度、研究论证和现场办公,加强文物保护和历史街区保护工作力度,保留历史风貌,彰显文化内涵,延续历史文脉。
传统音乐、传统工艺、曲艺民俗……从4月3日至今,30场“遇见·聊城”非遗实景展示秀、夜间非遗曲艺秀在古城精彩上演。常态化非遗进景区活动,提升了古城人气。“直接跟游客互动,传播面一下变大了。”省级非遗“金氏古筝”传承人李克超说。文化有活力,旅游才有魅力。聊城市着力丰富古城业态,以“绣花”功夫对古城进行微改造,积极引入特色餐饮、主题民宿、网红书店、休闲娱乐等特色业态,推进古城“活”起来、“火”起来。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市民王清庆参加了一场红色足迹自驾游活动,50余辆汽车共同从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门前广场出发,驶向坡里暴动纪念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景点。聊城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聊城市以红色精神为主题,整合市区红色旅游资源并串联东昌湖、中华水上古城等聊城主要景区,结合乡村旅游,打造“繁森精神耀东昌”“永不消逝的红色记忆”“红色+运河文化”等鲁西精品红色旅游线。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从上游的毛驴养殖产业,到中游聚焦阿胶生产主业,再到下游发展健康服务业,东阿阿胶全产业链融合的工业旅游让百年老字号“再发新枝”。随着文旅融合不断走向深入,新的业态不断涌现。“文旅+东阿阿胶中医药文化旅游综合体实践模式”获得第四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山东正信味业食品有限公司、山东景阳冈酒厂有限公司被评为第二批“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万达欢乐小镇被授予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单位”。
截至目前,聊城市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已形成东昌工艺葫芦雕刻、临清松林古典家具制造、冠县灵芝文化产业园、古辕影视道具制作、阳谷红木家具雕刻、高唐书画文创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项目,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3家。
新闻推荐
防鼠又通风,“玉米楼子”减损耗 政府补贴一半建设费用,发霉率可从原来的8%降至4%左右
◤王秋华介绍“玉米楼子”。走进阳谷县郭屯镇东韩村,可见一排排宽1.5米,高3米,长度6米到9米不等的空“玉米楼子...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