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生“三金”

聊城日报 2021-09-03 09:13 大字

■本报记者 叶晨雯

“以前想给村里办好事儿,修条路,村集体都拿不出钱来,心里很不是滋味。”9月1日,阳谷县郭屯镇葛庄村党支部书记宋益敬说,通过“土里刨金”,从前“一穷二白”的葛庄村村集体年收入已达20万元。

郭屯镇位于阳谷县北部,5.67万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耕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破解经济发展的难题,该镇选择了在盘活土地资源上做文章。

葛庄村通过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将村民的土地统一流转了230亩,村民每亩地每年能获得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并且能够腾出时间外出务工。合作社和农业社会服务组织金丰公社“双社联合”,合作社将流转出的土地交由金丰公社对粮田进行产前、产中、后全流程托管,每亩地支付金丰公社329元的管理费用。

郭屯镇组织委员曹广辉给葛庄村算了一笔账:按照1亩地600公斤的亩产量,粮食市场价格为每公斤2.4元计算,减去单季土地流转费用500元,减掉公社土地托管费用329元,再扣除浇地等其他费用100元,该村村集体能增收近12万元。同时,郭屯镇在全镇统一规划建设了钢网结构的粮食存储“保险箱”,若将储存的粮食在市场价格高位卖出,再加上上级政策补贴,葛庄村村集体能实现15万元到20万元的收益。

“一块土地让农民、村集体以及社会服务组织三方受益。”郭屯镇党委书记王太敬说。去年以来,该镇积极探索“农业社会服务组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小农户”创新模式,在全镇整建制推进,大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效破解农村老龄化导致的种不好地、无人种地等问题,通过推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村集体增资。

阳谷县地处鲁西,属黄河冲积平原,是粮食生产大县。通过“托管+流转”“托管+合作”等多种组合方式,农户把不愿干的、干不好的、干得不划算的生产环节交给服务组织管理,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在外打工。通过农资集中采购、集中连片统一机械化作业,降低种粮成本,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通过科学的管理增加了粮食产量。村集体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建立合作社,与社会服务组织合作,实现了两者共赢。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完成小麦、玉米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3.3万亩。

农民种地辛苦还不赚钱的困境得到了改变。

冯集村村民冯士贵过去一年到头种地收入不到2万元。如今,他将15亩粮田全部托管给公社管理,腾出时间后他又建起了2座蔬菜大棚,农闲时还到村里的劳务合作社去打零工,成为有着多份收入的“斜杠农民”,曾经“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记者感言:

发展现代农业,既要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引领作用,又要注重稳定小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面。

阳谷县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引导小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接受农业生产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地推进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竞争力,盘活了土地资源,让一块土地产生了三方受益的综合效果。

取之于农,用之于农。在土地流转和托管合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土地流转的综合收益充分地反哺农村、农业,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新闻推荐

“板凳会”上听真话察实情

■本报记者蒋红帅本报通讯员刘高洋“家里院子本来就小,又让邻居家的树给遮了一半,通风和采光都变得很差。院里晾晒点粮食根...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