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万公斤玉米有了“保险箱”

聊城日报 2021-08-30 09:32 大字

■本报记者 蒋红帅

秋高气爽,微风不燥。8月24日,记者走进阳谷县郭屯镇东韩村时,村民们正在加紧建设储存玉米的“保险箱”,准备迎接今年的好收成。

“我们当地人习惯把这种储存玉米的‘保险箱’称为‘玉米笼子’。每一排宽1.5米、高3米,整齐划一,全部建在闲散宅基地上。既充分利用了闲散宅基地,又可避免秋收时节收获的粮食在房前屋后乱堆乱放影响环境,还能防止玉米发霉,可谓一举多得!”说起村里新建的玉米“保险箱”,东韩村党支部书记韩明亮说。

韩明亮从事粮食收储已有10多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有了“保险箱”,存储玉米时不仅节约了场地,而且在自然条件下通风降水,可避免晾晒和霉变导致的品质下降,发霉率可从原来的8%降至4%左右。按每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年平均收获玉米600公斤计算,用上玉米“保险箱”可减少粮食损失损耗24公斤。按中等品每公斤2.6元计算,每亩地可增收约62元。“别小看这62元钱。按每户人家10亩地算,仅这一季玉米一家就能多赚620元。”韩明亮笑着说。

为实现土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种植,确保村集体经济增收,今年,郭屯镇53个村开展“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托管”,共流转土地种植玉米面积达1.2万余亩,产量约750万公斤。

郭屯镇党委组织委员曹广辉告诉记者,为鼓励科学存储,通过减损实现集体经济增收,今年,郭屯镇实施了科学存储助力集体经济增收计划。村集体按照“采用钢网结构,便于通风;上有盖板,防雨雪;尺寸固定,安全性好”的标准,自建玉米“保险箱”。镇政府按照标准验收合格后,以奖代补给予村集体总投资50%的奖励补贴,彻底解决了玉米在存储中易发霉、易遭鼠咬等问题。

“秋收时,玉米含水量在30%左右,立即出售卖不上好价。而原来的粗放式存储方式,容易使玉米发霉和遭鼠咬导致品质下降,存了也卖不多钱。现在,镇里补贴,村村建起了玉米‘保险箱’,真正实现了丰产就能丰收,给群众带来实惠。”曹广辉说。

新闻推荐

张淑彦:做学生心里的一束光

□刘小希徐书民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教师张淑彦也不例外:“我想做学生心里的一束光,照亮他们的前...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