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庄村的“网红”品牌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布双起
1月7日,天气寒冷,人们行走在路上冻得瑟瑟发抖,但在阳谷县侨润街道国庄村一个个粉条加工作坊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和面,漏丝,冷冻,晾晒……一环扣一环,紧张而有序;在粉条晾晒现场,一排排、一束束粉条悬挂在半空的场面,甚是壮观。
“红薯粉碎、沉淀淀粉、淀粉晾干、制作芡糊、和粉揣揉、漏丝成型、自然冷冻、解冻晾晒……”在粉条加工大户国兆焕的加工厂内,国兆伟师傅向记者介绍起了传统红薯粉条的制作工序,“整个制作流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制作芡糊,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将滚烫的开水倒入红薯粉中,再顺着同一个方向均匀用力,使劲搅拌,直至形成完全透明的‘糊’。”
有着30多年粉条加工经验的国兆伟,每年这个季节,就成了村里的“红人”,各家都争着请他当师傅。
“我提前两个月就与兆伟兄弟说好了,晚了就不知让哪家抢走了。”粉条加工大户国兆焕有些得意地说,“今年我们家买了20万公斤地瓜,最后能加工生产3万公斤粉条,现在一天能出1000公斤。”“我们家紧靠着寿郭路,来往的车多人多,每天生产的粉条当天就能卖完。”国兆焕的儿媳王丽一边忙着给客人称粉条,一边与记者交谈着。
“我买国庄粉条有四五年了,每年这个时候就来这里买上几十公斤,国庄粉条是地瓜粉做的,吃着筋道。”从聊城办完事回家路过这里的台前人李学坤边往车上装粉条,边与记者聊着。
在国兆沸家的粉条加工现场,60多岁的贫困户国广乾正在把冷却后的粉条拿到背风向阳的场地晾晒。“我在这里干了20多天了,活不累,离家近,一天能挣80元钱,等这季粉条加工完,能挣3000多元钱。”国广乾知足地说。
“今年,全村有40户村民加工粉条,能生产粉条80万公斤,仅工人就雇了400多人。我们村前几年成立了‘国庄粉条加工专业合作社’,所有粉条包装箱上印有‘党支部推荐产品’字样,在帮助粉条加工户销售粉条的同时,还能为村集体带来一定的收入。”国庄村党支部书记国金尚告诉记者,“另外,我
1月7日,国庄村村民正在晾晒、装运传统手工红薯粉条。们发动村里的年轻人采取短视频、网上直播等多种方式,在网上卖粉条,让‘国庄粉条’这一品牌走向全国。”
“我妻子通过‘快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卖了5000公斤粉条了。”30岁的国远在粉条加工户中算是年轻的,他说,“今年我家生产的2.5万公斤粉条,根本不愁卖。我妻子和村里的其他几个年轻人联合起来,帮着村里的其他加工户也在网上卖起粉条,让‘国庄粉条’成了响当当的‘网红’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钟伟通讯员李新盛)阳谷县张秋镇以党建为总抓手,围绕“一村一品”下实功夫,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