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式服务:变“群众办”为“政府办” 阳谷县深入推进民生工程,提升群众满意度
幸福是什么?对阳谷县居民来说,幸福或许很简单——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健康的体魄,温馨的家庭,良好的教育……这些对美好生活最朴实的渴望,不仅是对个人幸福的诠释,更是百姓对千年古城阳谷民生发展的期待。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近年来,阳谷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了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忧、顺民心,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绩向百姓交出了一份温暖厚实的“民生答卷”,也稳稳托起了阳谷这座千年古城里的群众幸福感。
打开乡村“美颜”
为群众描绘“人居图”
正是夏收夏种时节,走进阳谷县博济桥街道商坑村,不见往年乱堆乱放、尘土飞扬的“热闹场景”,只见一排排整齐的柿子树、桃树、石榴树迎风招展。“通过发动群众自发参与,让老百姓都认识到了,打扫好村里的卫生,就是在给美丽乡村添砖加瓦。”博济桥街道宣传委员王逸秀这样说。而这,只是阳谷县深入推动乡村文明行动综合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该县重点针对“三大堆”、坑塘和空闲宅基地进行集中整治,清理三大堆11.5万余处,硬化胡同21809条,整治坑塘1992个,平整空闲土地1.2万余亩,清理残垣断壁、废旧院落7542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9万吨、农业生产废弃物6.7万吨,种植经济作物、绿化作物5600余亩,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现在很多城里人吃完晚饭,都愿意来俺村里走走看看,都夸俺这里成了‘风水宝地’。”居住在商坑村的75岁村民商景德说。
下沉政府服务
家门口登上帮办“快车道”
“武书记,我们家自来水这两天流出来的都是黑水,您有时间过来看看吗?”“我们马上到。”近日,狮子楼街道紫石社区建工家园居民反映自来水不能正常使用后,社区书记武模谭随即到达现场并联系县自来水公司。自来水公司当天就派人前来维修,通过打开消防栓向外排放,将自来水管道内积存的黑水全部排出,确保了小区居民的用水安全。
为让群众少跑腿,多办事,阳谷县做好实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制度,下放窗口工作人员权限,简单的工作,任意窗口可直接办理,确实不能办理的,由工作人员联系好下一窗口,再引导办事群众到所需窗口进行办理。加强对村主职干部及村级代办员的业务培训,让大家做业务上的“明白人”,以便及时解答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为群众提供保姆式“一对一”贴心帮办代办服务,变“群众办”为“政府办”,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办成事”。
文化惠民利民
家门口搭起全民“大舞台”
“今天演出,没想到来了那么多的观众为我们加油,这让演员演起来更加卖力,群众反响也很好。”在阳谷县金斗营镇的文化下乡演出现场,青年豫剧团团长闫勇说。该县通过将场地布置在较大的社区、方便群众就近观看,真正实现了将文艺舞台送到家门口,零距离与群众互动交流;演出时每场备有千把座椅,加上围观群众,场均有数千人观看。
“为满足群众需求,我们通过增加文化惠民创新演出计划,使活动精准深入乡村、社区,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进来,积累推动文化发展的强大群众力量,让文艺活动既有‘烟火气’,更有‘生活味’。”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徐保章说。该县深入探索创新文化惠民新模式,策划实施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化惠民进基层文艺巡演”等系列活动,通过精心组织,每个乡镇(街道)演出1场,将18场高档次、高水平的演出送到全县18个乡镇(街道),实现了县域全覆盖,累计惠及数万群众,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商贺
新闻推荐
为检验前期自查评估、推磨式互查,梳理已发现问题的整改实效,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实生根,近期,聊城开发区广平乡纪委牵头成...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