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培育爱,从小事传递爱。阳谷县王庄村村支书王广策 让村庄有“颜值”更有“温度”
初冬时节,徜徉在阳谷县阎楼镇王庄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干净整洁,村里不光有了硬化路、健身活动场所,更有了文明“温度”。村民说,这都多亏有个好支书,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干。
王庄村的村支书名叫王广策,今年48岁,担任村支书已有6年。
“没有产业支撑,致富就是空谈。”王广策从上任之初,就大胆提出了“抓产业培育,促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现在王庄村山药豆种植面积达到200余亩,有20多户村民成了狐狸、貉子养殖专业户。
眼看着村民日子好起来,新的挑战又来了。王广策说:“近年来,乡亲们富起来,家庭、邻里的关系却有些淡了。”邻里间的小纠纷不断、婆媳矛盾也频频发生……王广策觉着这样的“小事”并不小,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点做不好,村子怎么能谈兴旺?
百善孝为先。在王广策看来,乡村文明可以从“孝”抓起。“在农村,别小看一个‘孝’字,它能让人感恩父母,家庭邻里和睦;也能让人感恩社会,整个村庄增添凝聚力。”王广策说.
去年下半年,王广策开始带领村民从树孝风着手,让知恩感恩的风气滋养村民的心灵。猪年春节前,村干部在喇叭上号召村民给自家老人打扫卫生、置办年货,让老人们过一个干干净净、舒舒服服的新年。半月后,他和村干部一起,走街串户,用照片记录下本村70岁以上老人的生活状况:屋里生没生炉子,被子干不干净……然后把所有照片都挂在村文化广场上。
“谁孝谁不孝,不用别人说,各人心里都有数。”王广策说。照片一直挂到元宵节,正月里来走亲戚的外村人也能看到。人要脸树要皮,现在,孝顺的更孝顺,不孝顺的也变孝顺了。
抓好了村里的孝文化,也抓出了村里的和谐氛围。今年,王庄村整体硬化路面,需要各条胡同提前清理路基、湿润路面,村民王广志、王广君所在的胡同住着8户村民,但绝大部分在外务工,停工一天要损失一二百元。王广志和王广君便主动揽下了这活儿。
看着平整的胡同,在北京打工的村民王宪法、王宪全探亲时,除了向两位老人表达了谢意,还把他们请到家里,大家伙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了顿饭。“要没有这好风气,胡同修得不会这么顺利。”王宪法说。
今年秋收时,村民王广镇砸伤了脚,媳妇要去医院陪床,孩子远在外地,回不来,家里10多亩玉米怎么办?王广策到医院看望他时,告诉他什么都不用管。回村后,王广策帮忙联系机器,又和村干部、村民一起,把王广镇家的玉米收回了家。“如今,一家有事,全村出动,但干部必须走在前,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王广策说。
王广策这样说,也是这样做。15岁的王宪进因家庭变故变得厌学,王广策听说后,主动找到他,给他讲读书的重要性。考虑到他家的具体情况,帮他联系了阳谷县职专,还协调学校,免去了他的学费与住宿费。现在,王宪进已经是县职专机电专业的一名学生。
村民王广敏养殖的狐狸发病,王广策主动开车带他到济南,找制药厂分析菌群,当天拿到对症药剂。“这种病早上得,中午死,传染很快,要不是王书记,我这几十万的家底都得打水漂。”王广敏说。
如今,村里的变化越来越多,村民主动让出侵占多年的空闲地,婆媳之间的矛盾、邻里之间因为“小疙瘩”闹到村委的事再也没见到一起……
“人无德不立,村无孝不兴。”王广策说,“村民要有钱,村子要好看,但只有人心聚起来,乡村才能更好更快振兴起来!”
新闻推荐
阳谷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旭光通讯员胡志强张道申)2019年,阳谷县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支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抓提升...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