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声农场的“秘密武器”

聊城日报 2019-11-25 08:29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钟伟 通讯员杨雪涂世超

这两天,阳谷县金斗营镇刘堤村种粮大户刘怀博正忙着给冬小麦灌溉。“当前小麦正是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时期,如果遇到强降温天气,要及早浇水防冻,尤其是墒情较差的麦田。”刘怀博说。

2013年,刘怀博回到家乡创业,先后流转土地200余亩,创办了江声家庭农场。以前每到秋天,刘怀博都会种上冬小麦。播种后的一周里他每天都要走上几万步路巡视农田,一一查看小麦的出苗情况,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还会多巡视几遍,工作辛苦枯燥。“出苗后,冬小麦到了返青、拔节、出穗、乳熟、成熟等关键时期,巡田工作还会加倍。田是巡了,但是作物生长是否健康,只能依靠经验来判断。有时候看走‘眼’,作物就可能大片减产。”刘怀博告诉记者。

不过,如今江声家庭农场里有了“秘密武器”。“现在种地和以前差别可大了,坐在家里,点点手机,就可以对田地进行监控。”刘怀博拿起手机边操作边介绍,他安装了一款智慧农业管理APP,结合农业服务企业的卫星遥感技术,从巡田指导到作物长势,及地块原始影像等,各种管理记录,一目了然,永久保存。“农作物种植最关键的就是杀虫,过度使用农药的话,肯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刘怀博又说,农场各个地块里安装了诱虫器,利用引诱剂和害虫趋黄的特性,有效防控病虫害。

在不断升级基础设施的同时,刘怀博更新经营理念,由卖“原字号”农产品向卖“成品”转变。该农场和种子公司、面粉加工厂签订粮食收购协议,按照企业的标准,种植优质品种,生产绿色粮,每斤收购价高于市场价3毛钱左右。同时,充分利用各种电商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销售模式,在产品包装设计下工夫,着力打造多品类、有特色的小杂粮产品。“我们完全采用传统种植、传统加工和管理方式,不使用一点农药和化肥,种出来的杂粮健康、安全,受到市场的青睐。”刘怀博说:“靠着朋友圈的口碑相传,今年种植的30亩有机小米很快销售一空,每斤能卖到8块钱。”

新闻推荐

李台镇:严格监管扶贫资金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钟伟通讯员王洪岩)阳谷县李台镇审计所围绕资金流向和项目实施两条主线,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和突出问...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