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芦笋养土鸡,笋嫩蛋香;掐笋尖制茶叶,效益喜人 “外来夫妻”念活田园“致富经”

农村大众报 2019-10-31 12:21 大字

◤胡海英(左二)正在和工人打理外销的芦笋。走进阳谷县石佛镇魏庄村特色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油油长势旺盛的芦笋,一群群红里透亮的土鸡在芦笋地里追逐、嬉戏、寻食,有的在低头吃草虫,有的在伸着脖子吃芦笋花籽,有的则蹦跳着啄食飞着的蛾子。

“鸡吃芦笋花籽和虫蛾下的蛋不但香,而且营养价值高,一个卖1.5元还很抢手,都是客户找上门来买,供不应求。”种植园主人胡海英说,芦笋地里空气新鲜,食源营养丰富,土鸡长得快肉质好,而且节省饲养成本,还减少了虫害,鸡粪还可以肥田,促进芦笋生长。

今年42岁的胡海英和丈夫单丰明老家在河南,2015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来此安家落户。他们在魏庄村承包了180余亩绿化带及延伸地,种植果树、芦笋、西兰花、毛豆等,还在芦笋地里放养了3000多只土鸡,实行生态循环种养,实现一地多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除果品、芦笋、西兰花和毛豆每亩能纯收入七八千元外,散养的3000多只土鸡还能额外收入10多万元。”胡海英高兴地说。

为提高芦笋的附加值,胡海英和丈夫还对芦笋进行深加工,在不影响芦笋作为蔬菜销售的情况下,利用芦笋毛尖加工芦笋茶。“加工出来的芦笋茶不仅带有浓郁的芦笋清香,还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单丰明说,一般的芦笋茶每斤四五百元,上乘的每斤能卖上千元。现在,他们正在申请“大运河芦笋香茶”商标,想把芦笋打入高端市场。

“我们还准备成立种植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观光旅游等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和困难户增收致富。”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胡海英和单丰明信心百倍。

(陈清林郭学勇)

新闻推荐

融运河古今 谋创新发展 中国大运河·江北水城文旅大会暨第五届运河论坛侧记

10月19日,江北水城欢乐小镇“文旅融合示范单位”、“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山东诗词创作基地”、“运河文化小镇”授牌...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