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万亩土地“转出”新动能 阳谷县以土地流转带动群众致富

聊城日报 2019-04-01 10:57 大字

□本报记者 钟 伟 本报通讯员 杨 坤 白 博

这两年,阳谷县寿张镇王楼村村民李传明,不像往年一样,苦守着土地“刨金”,而是把4亩地以3000多元的租金租给了绿彩苗木种植合作社,腾出手脚在苗木基地浇水除草打零工,每月收入1500元。他说:“土地出租后,保证了原有的收入,加上务工,有了两份收入。”

曾经被农民紧紧攥在手心里、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如今正在阳谷县农村发生着一场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合同的形式,把自家的承包地自愿交付给种田能手或龙头公司经营,进城或就近入厂务工。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36.37万亩。

1

加强引导推进农户自发流转

“耕地面积小,还分地垄、坡洼地,大型机械一开进地里,还没咋耕作,就开到别人家地头。”高庙王镇孔寨村农民李成安道出了土地分散经营的窘境。

如何使土地承包家庭分散经营与土地规模化经营相适应?

近年来,阳谷县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实现方式和途径,促进了土地规范、高效流转。“随着农业部门宣传、服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政策逐渐建立健全,农户逐渐意识到土地流转的先进性。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也由原来的在亲戚、本村、本乡成员为主的农户之间进行,扩展到外村、外乡甚至外县专业大户等之间进行。”阳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晓东告诉记者,现在全县农户自发流转的面积为24.25万亩,占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的66.68%。

目前,阳谷县土地流转形式灵活多样,有转包、出租、互换等,其中出租(转包)面积35.4万亩,互换面积0.6万亩,其他方式流转面积0.3万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去向一般为农户、合作社、企业或其他主体,其中流转入农户的面积27.27万亩,流转入合作社的面积4.97万亩,流转入企业的面积2.77万亩,流转入其他主体的面积1.36万亩。

2

兴建基地,扩大土地流转规模

3月29日,记者走进张秋镇王营村寓意家庭农场的蔬菜大棚内,一颗颗青椒绿意葱葱,挂满了枝头。“2017年,我们集中连片流转土地110余亩,成立家庭农场,建设高效集约蔬菜温室20座,带动本村农户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农场负责人王太龙说,“基地温室大棚采用全钢架结构,配备水肥一体化、自动卷帘机、智能滴灌等设施,生产的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们与超市和学校实现产销对接,每斤菜能多卖两三毛钱。”为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王太龙又在博济桥街道李楼村流转土地150亩,建设了草莓采摘大棚。

近年来,农民种田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惜地意识提高。阳谷县提倡适度规模经营,对生产基础较好的地块,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扩大经营,兴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比如,西湖镇齐庄村粮食科技示范基地,生产设施先进,农户参与合作经营的积极性高,2017年批复该示范基地建设面积为100亩,2018年批复该基地面积为150亩,其实际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0亩。

3

互利多赢,推进土地“三权分置”

阳谷县大力落实集体所有权不变、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实现土地流转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

在安乐镇,“失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让群众增收看到了新的“希望”。该镇东大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流转土地1300亩,斥资3000万元对所流转土地进行整理,建设了高标准、智能化的温室大棚160个,育苗温室1栋,农产品展销大厅1座。

“公司与农户签订蔬菜大棚种植合作协议,基地与种植户实行‘五五’合作模式。公司负责提供种苗、机械设备、技术培训,农户负责棚区的施肥、浇灌等日常管理,销售业绩进行五五分红。与公司合作的种植户把自家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得到一笔土地补偿款,还可以在流转土地上实现再就业,每年进行可观的业绩分红,这样农户由过去单一的种植收入变成三项收入,达到了与公司成果共享、互利共赢的目的。”公司负责人邓运东说。

新闻推荐

到2020年,全市所有村庄达到清洁村庄标准,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000个 聊城市打响村庄清洁战役

阳谷七级古镇新貌,村容整洁,绿意盎然。□资料图本报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为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聊...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