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力:一个武术传人的执着追求孟庆剑

东昌时讯 2019-03-12 08:30 大字
孟庆剑

孟昭力,聊城市水城中学高级教师,聊城市梅花桩拳研究会会长、梅花桩拳第十八世传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武术段位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

酷爱武术,拜师学艺

孟昭力出生于习武之风盛行的阳谷县,受环境影响,他自幼就酷爱武术。16岁开始拜到梅花拳一代宗师、民间武术家韩清歧先生门下,学习梅花拳,至今已30余年了。韩清歧是阳谷县寿张镇人,梅花拳的第十六代传人,一生不舍梅花拳,内功深厚。

按照拳规,新进徒弟要在一定时间内接受“武功”和“武德”两个方面的严格考察,通过者方可成为梅花拳的嫡传弟子。刚开始的三年里,孟昭力主要学习梅花拳的基本套路。因学习刻苦、悟性极高,功力长进迅速,而且品行端正。三年后,孟昭力成为梅花拳的正宗传人。

深研拳道,弘扬传统

梅花拳早在清朝初期就在聊城流传,逐渐延及东、直、豫边区一带,而以东、直交界地区最为集中。大家广为人知的清末轰轰烈烈的义和拳运动,其中义和拳就来源于梅花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月二十五日,以梅花拳14代传人赵三多为首领,为抵制外国教会勾结官府在冠县梨园屯强拆“玉皇庙”改建教堂,适逢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我胶州湾,民族危机加剧,赵三多组织梅花拳弟子3000余人,在聊城境内的冠县蒋家庄高举“兴清灭洋”的旗帜.

梅花拳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优良传统,在众多拳派中,唯独梅花拳有文场、武场之分。而且文场指导武场。武场锻炼武功,传授拳法;文场敬祖师,研究文理及香礼妙法。文场的指导理论包含儒、道、释三家学说之精义和周易五行之理的神奇妙用,修心养性,练神练气,称为文功。我们把梅花桩拳的文理称为“文武大法”或“文武大道”,常说“拳打脚踢小把戏,唯有文理通天地”。

传道授业,硕果累累

30余年来,孟昭力虚心好学,刻苦练功,系统学习掌握了梅花拳拳术、功法、对练、器械等内容,并对其拳理、拳法进行了研究整理,尤为擅长练习梅花拳的武术内功,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他博采众家之长,对梅花拳传统套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给这一古老拳种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孟昭力为高等院校培养输送武术专业人才三十余人。

在收徒的过程中,孟昭力特别强调“武德”和“人品”。他说:“练武是为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不是用来逞强逞能的。”不管是民间武术家还是武校教练,都应该向学生开展武德教育,提高其个人修养,服务社会。“如何利用武术来造福社会,值得每一个习武之人深思。”孟昭力说。近年来,他在国家级期刊发表文章十多篇,主编《梅花桩拳》校本教材一部,论文《解读“大武术观”》、《梅花桩拳源流传承探究》分别在第一届和第三届全国武术科学大会论文评比中获奖,其本人还被评为“聊城市武术工作先进个人”、“聊城市体育社团工作先进个人”、“聊城市文化英才”、“聊城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裁判员”等荣誉称号。

重任在肩,传承有序

梅花桩拳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习练梅花桩拳不仅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传播中华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当前,随着老拳师的离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梅花桩拳的传承面临着新的困难,其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展梅花桩拳,2013年8月,作为梅花桩拳第十八代传人的孟昭力,和李勇、宋德敏、满守国、付德鹏等同仁一起发起成立了“聊城市梅花桩拳研究会”。

2016年,聊城梅花桩拳已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谈及梅花拳未来的传承和发展,孟昭力感觉重任在肩,他深有感触地说:“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代表符号。武术通过天人合一、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肢体语言,向世人展示着古老文明的东方神韵之美和力量之美。我们要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梅花拳,了解梅花拳,让中国传统武术项目有更好的保护和延续,从而让古老的武术运动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新闻推荐

A股暴涨大数据:今年以来21股股价已翻倍 仅151股下跌

2月25日,A股三大股指高开高走,全线收涨超5%,成交量更时隔三年再度突破万亿元。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最终涨5.60%,报2961.28点;深证...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