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 吸引“四派”人才聚集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2-15 07:01 大字

国际人才城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 鲍安华 文/图)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如何破解营商环境“痛点”?如何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2月14日,记者获悉,成都高新区将首先从人才方面着手。“我们以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为目标,推动创新人才向创新企业转化,积极营造创新人才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大规模建设高品质人才公寓,在已开工41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的基础上,再新开工建设200万平米人才公寓,吸引潜在人才回蓉创业。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动力。建区30年来,成都高新区始终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强区之基。自2018年4月以来,成都高新区新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评选产生“金熊猫计划”人才170名,吸引新落户青年大学生超3万名、主导产业急需紧缺人才4000余名。截至目前,全区已柔性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院士19人,聚集各类人才52.5万人。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进一步完善离岸基地政策支撑,推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形成集离岸基地、离岸人才、离岸项目、离岸基金为一体的政策支撑体系,给予经认定的“成都高新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站、运营补贴,以及人才、项目引进奖励,增强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创建30个海外人才离岸基地,建立了与世界接轨的“双向离岸”柔性引才机制。“我们正积极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发展生态圈,不断释放人才潜能,为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不竭动力。”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人才发展生态圈的大力构建,使得区域创新创业热潮涌动。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占据全球重要一极,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中排名第6,新经济产业活力迸发;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21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1762家,国内首款智能掌上超声设备、全球领先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全球首创的3D打印血管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我们将加快推进‘四派’人才进区创新创业,营造自主创新的生态环境。”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重点瞄准蓉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四派”人才,充分利用成都创交会、全国双创周等重要双创节点和活动,发挥好“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全国双创区域新格局优势,打造永不落幕的“双创周”,吸引“四派”人才聚集。

富有吸引力的政策和环境是让“四派”人才留下来的关键。针对“四派”人才创新创业,成都高新区将提供“三个五”的政策支持,即:给予三年内每个团队500平方米的创业空间支持;为团队提供5套以上的人才公寓,保障子女入学和购房资格;按照股权融资额10%给予最高500万元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同时,大规模建设高品质人才公寓,力争新增“四派”人才创新创业企业1000家以上。

“种好‘梧桐树’,方能引来‘凤凰’栖。”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围绕创新创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动创新人才向创新企业转化,营造创新人才活力迸发的创新环境,构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发展生态圈,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培养战略竞争优势和永续发展动力。

新闻推荐

打给对方10万订金后发现被骗 阳谷警方破获电信诈骗案

实施电信诈骗男子被抓归案。本报聊城1月29日讯(记者李怀磊通讯员付延涛)2019年1月7日,阳谷县居民于...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