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改革经验 全国复制推广 市发改委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效亮点

成都日报 2018-12-10 01:55 大字

1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推广一批促进创新的改革举措,更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本次面向全国复制推广的全面创新改革经验共23项,四川经验占8项,成都探索形成的4项经验成果入选。

这意味着,2017年9月、2018年12月,国务院先后在全国复制推广36项全面创新改革经验,其中9项由成都探索形成,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大要求和重要成果形式,成都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无疑是对成都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成效的有力印证,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成都砥砺奋进的生动“缩影”。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发改委积极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职责,会同相关市级部门和各区(市)县,认真学习、坚定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关于创新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改革促进创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用持续显现。

2019年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收官决胜之年,是更大力度创新改革深化拓展之年。市发改委将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安排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五项制度改革”“三大改革攻坚计划”,高质量完成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任务,着力推动先行先试改革举措,从经验复制推广向建立创新引领长效机制转变、从完成试验任务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转变,大力促进创新举措和改革红利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坚实的动力支撑。

【科技创新】

以产业功能区建设为载体

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城市创新体系

“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是本次国务院面向全国推广复制的4项成都经验之一,也是成都市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成果。”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科技创新,成都市正坚持以产业功能区、产业生态圈建设为载体,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链条,加快构建以高校院所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城市创新体系。

增强科技创新源头供给,充分激发高校院所创新“源头活水”。针对科技创新、科技转化的痛点难点,及时制定出台系列政策,在全国率先探索“先确权、后转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改革试点已拓展到全国8个试验区和省内45所高校院所,截至今年11月,超过400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分割确权,近1000项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作价入股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由改革前寥寥数家增至百余家,带动社会投资超过百亿元。

同时,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各类创新平台,新增3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9家国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截至2018年11月,全市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达到193家,居中西部前列。

“着力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共同投入、利益共享、深度融合、共建共荣,以产业功能区(园区)为载体,打造校院企地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66个产业功能区实现与国内外大学签约全覆盖。高水平规划建设环川大知识经济圈、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环交大智慧城等10个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建设,带动高校、院所、社会资本投入超过10亿元。累计引聚1万余名高水平人才,与300余个国家、省级创新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建成产学研联合实验室100余家。

此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设立10亿元专项资金,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在新经济、智能装备和大数据等领域组建10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成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核心区,引入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15家国内外优质技术转移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转移”构建技术转移线上服务平台,汇聚全国7万余项科技成果信息,发布推介1000余项优秀科技成果,多数成果得到转化。

【军民融合】

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

“坚持以体制改革突破为关键,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充分发挥军工科技、资源和产业优势,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正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大力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

具体而言,编制实施《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目标,着力推动“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协同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和成果双向转化,积极促进军民技术、军民产品、军民资本、军民人才四个融合。

同时,加强军民融合政策保障,出台实施《成都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军民融合十条》),从鼓励军民融合企业间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等10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制定出台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领域。截至今年11月,全市共认定平台企业35家,军民融合企业581家。

加强军民融合产业支撑,积极争取各大军工集团在蓉新增产业布局、扩大产业投资。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集团等9家军工集团以及中物院、中科院等均在蓉布局重大军民融合项目。航空、航天、信息安全等7个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截至今年10月,全市实施军民融合产业重大项目71个,总投资超过90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37亿元、增长13.4%,2018年将突破1000亿元。

【协同创新】

构建成德绵协同创新机制

加强国际合作创新载体建设

围绕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贯彻落实“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区域协同创新取得新成效。

“成德绵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域,‘协同’是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市正统筹构建成德绵协同创新机制,服务市(州)构筑创新共同体,推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共用,加快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科技创新等先行先试政策在成德绵共通共用。其中,与省知识产权局、德阳市绵阳市共同发起设立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基金,重点支持高端产业领域知识产权运营。

加强国际合作创新载体建设,积极融入全球拓展创新空间,高标准建设中韩、中法、中德等合作创新平台,推进欧盟项目创新中心(成都)上升为中欧政府层面的创新合作平台,建成启用中国—欧洲中心。截至今年11月,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达到285家,居中西部首位。

同时,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建立境外研发和营销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取得境外知识产权。截至今年11月,全市企业已累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参与投资建设重点项目150余个,涉及金额超过100亿美元。

【经验推广】

探索形成100余项储备经验

9项成都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重要成果形式,探索形成的创新举措、改革经验可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经验事项总结提炼上,按照“基层探索实践、地方归纳总结、专家提炼概括、省和部委确认”的全面创新改革经验总结提炼机制,探索形成100余项储备经验,涉及科技创新、军民融合、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

目前,在国务院先后两批全国复制推广的36项全面创新改革经验中,其中9项由成都探索形成,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成功举办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成都主会场、第四届全球创交会等重大活动,极大彰显中国创新创业第四城的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成为“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全国“双创”引领新格局、新标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0月9日,在2018年“双创”活动周成都主会场举行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百佳案例》,成都入选案例11项,是入选案例最多的城市之一。

同时,做好全面创新改革经验成果推广,切实让经验成果充分发挥效益,转变成经济发展动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一些经验成果复制推广已取得初步成效。比如,盈创动力面向中小企业的“一站式”投融资信息服务,已推广到省内10个市(州),并在苏州设立工作站;地方与科研院所大型国防科研资源跨军民、跨行业、跨地区开放共享模式,航天云网军民融合在线平台上线试运行,截至今年11月底,平台已入驻企业632家。

新闻推荐

七级镇加强财政资金监管

本报讯阳谷县七级镇财政所结合工作实际,细化办法,强化措施,逐步建立“职责明确、保障有效、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