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专业村兴起大棚“升级热”
□本报记者 钟 伟
本报通讯员 李新盛
近日,突如其来的寒流使气温急剧下降,可是在阳谷县张秋镇许楼村许福凯的温室大棚里却温暖如春。走进棚内,只见西葫芦秧密密匝匝,绿意盎然。
许福凯是一个有十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的老手,现在种着一个135米长20米宽的高标准大棚。这个新式大棚许福凯投资20万元,面积比原先种的两个拱棚加起来还大。“投资比较大,但很划算。新式大棚与旧棚相比,具有采光好、提温快、虫害少的优点,蔬菜质优产量高,一年下来,可收入10多万元。”许福凯说。
许楼村由于发展蔬菜产业比较早,大棚棚龄大面积小,存在设计落后、效益低下、布局分散等问题。后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兴起大棚“升级热”。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400多亩,200多户村民中半数以上种植大棚蔬菜,许楼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大棚村”。
与许楼村这样的传统大棚种植村不同,张秋镇的王营村却是一个新兴的大棚产业村,当地的农民刚刚尝到了大棚种植带给他们的甜头。2017年,张秋镇在该村规划建成110余亩的蔬菜大棚示范园,依托“乡土能人”成立寓意蔬菜家庭农场,建设高效集约蔬菜温室20座,采用全钢架结构,配备水肥一体化、自动卷帘机、智能滴灌等设施。“卷帘、放风、浇灌这些耗费人工的地方,现在只需要打开开关就能控制了。”寓意蔬菜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太龙说,“基地生产的绿色农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我们与超市和学校实现产销对接,每斤菜能多卖两三毛钱。”
随行的张秋镇副镇长洪怀勇告诉记者:“在推动大棚产业发展上,我们镇通过优惠政策引导,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建棚积极性。只要是群众有意愿搞大棚种植,镇里统一协调土地和贷款,联系施工队伍,进料、建棚,主体框架起来之后,再让他们自主种植。”
许楼村和王营村的变化是张秋镇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秋镇党委、政府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富民战略,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办法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新技术、新品种集成运用,全力打造设施蔬菜产业带。去年以来,全镇规划建设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基地9个,流转土地1184亩,新式大棚成了农民眼中的“香饽饽”。
新闻推荐
□肖会范勇张晶报道本报聊城讯为切实做好冬季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严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11月23日,...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