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曾改编出《七品芝麻官》的剧种还有救吗?专家——罗子戏仍有抢救希望

齐鲁晚报 2018-01-28 13:51 大字

《七品芝麻官》就是改编自罗子戏。本报记者黄体军

近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显示,截止到2015年8月31日,全国现有348个剧种,山东28个,在全国居第四位,其中罗子戏被列入无任何演出团体、偶有演出活动、未完全消亡的17个剧种之一。对此,山东省艺术研究院非遗所所长郭学东表示:“从理论上讲,罗子戏仍有抢救的希望。”

罗子戏已有

300多年的历史

罗子戏亦称“大笛子戏”,主奏乐器为唢呐,唱腔属于曲牌体,是在元、明以来流行于民间的俗曲小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老剧种,主要流行于山东、河南、河北接壤地区的阳谷、莘县、冠县、范县、滑县等十几个县,盛行于清末民初时期,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到现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范县群友罗子戏剧团曾在1956年参加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了《错斩颜查散》中的一折《游魂》,获得演出纪念奖,郎方铎获老艺人奖,并于同年正式成立了范县罗子戏剧团。1963年该团调归聊城专属,“文革”期间被撤销。目前该剧种无任何专业剧团,但在逢年过节时当地农村偶有个别业余演出活动。

郭学东告诉记者,从2014年起省艺术研究院首创“三位一体”濒危剧种保护模式,先后对濒危剧种大弦子戏、蛤蟆翁、两夹弦展开抢救性保护,并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濒危剧种保护之路,在本次全国戏曲普查中蛤蟆翁成为全国唯一重新恢复的剧种。

将来仍有

挖掘抢救的希望

这个和大弦子戏、柳子戏一样有着300余年历史的剧种还有无重生的可能性?“三位一体”保护模式是否同样适用于罗子戏?“一个剧种的消亡有很多历史原因,而要抢救恢复也需要一些必要条件。”郭学东说,从理论上讲,罗子戏仍有恢复的可能性,因为1950年代省里曾专门组织人员,根据老艺人的口述搜集抄录了如《山东府》《保定府》《武松杀桥》《错斩颜查散》等60余出罗子戏传统剧目,其中被拍成戏曲电影、闻名全国的豫剧《七品芝麻官》,就是根据罗子戏传统剧目《保定府》移植改编而成的;其五大类曲牌“娃娃”“山坡羊”“调子”“赞子”“罩力牌”等亦存有抄本及录音;另外还有一个有利条件,当地还有个别艺人偶尔有业余演出。“它最大的不利条件是几十年来无专业演出团体,无传承人。”

“任何剧种的产生都有它的土壤,而它的恢复也需要土壤,一个剧种只有在适合它的土壤中才能长久存在,不可能任意找个剧团,恢复一个剧目,就想当然地把它恢复了。所以,罗子戏的恢复需要当地政府和了解喜爱它的艺人及群众的多方积极配合,在此基础上,运用‘三位一体\’的保护模式,将来仍有挖掘抢救的希望。”郭学东如是说。

新闻推荐

挂失声明阳谷县侨润办事处鑫彪

挂失声明阳谷县侨润办事处鑫彪家具厂,税务登记证正副本不慎丢失,纳税识别号:37252219630208041201.声明作废挂失声明浙商财产保险交强险标志,C37033.0170136073,不慎丢失,申明作废!挂失声明聊城...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