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声,接续发展泉城文艺

济南日报 2022-01-18 11:31 大字

朱小榕音乐工作室结项汇报演出吕剧《莫愁女》儿童剧《蹦跶、元宝和咕呱》莱芜梆子《儿行千里》 青年文艺之星薛晓冬结项汇报演出□本报记者 陈炜敏

1月12日晚,“泉韵飘香”之《多彩的旋律》新春音乐会在山东省会大剧院音乐厅奏响。这也是济南市歌舞剧院朱小榕音乐工作室结项汇报演出。

从去年11月起,济南市引进培养扶持文化艺术优秀人才百人行动计划“老艺术家工作室”和“青年文艺之星”相继举行结项汇报演出。

2019年初开始启动,3年时间,“百人行动计划”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位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及下属文艺单位的相关人员。

打造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高层次艺术人才队伍

2018年5月,济南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济南市引进培养扶持文化艺术优秀人才百人行动计划的实施办法》。《办法》明确了引进培养扶持艺术人才的两种途径:一是搭建聚集人才平台。通过建立艺术大师工作室、艺术家工作室、老艺术家工作室等方式,打造舞台艺术精品,培养优秀青年艺术人才。二是实施人才支持计划。通过实施文艺名家引进工程、优秀青年文艺人才培养工程、民间艺人扶持培养工程、在职人才培养深造工程、创作演出团队扶持和个人奖励工程等5项工程,全面提升全市文化系统艺术人才专业水平。

2019年1月23日,2018年度“青年文艺之星”签约仪式举办,标志着济南市引进培养扶持文化艺术人才百人行动计划全面启动。2020年4月28日上午,2019年度济南市“老艺术家工作室”“文化艺术新秀”签约仪式举行。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老艺术家个人及其所在单位给予连续两年的资金资助,对“青年文艺之星”及其所在单位给予连续3年的资金资助。协议中,对老艺术家和青年文艺之星的责任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如老艺术家要参与全市艺术创作演出咨询把关工作,为促进济南市艺术事业发展建言献策;要通过以师带徒、进团辅导、为青年人才说戏、参与或指导创作等方式,支持剧团加强人才培养和艺术作品打造等;而青年文艺之星要领衔主演至少一台大型剧目或者两台小型剧目,或者参与主演3个优秀节目,并且积极参加全国、省、市级艺术赛事。

“截至目前,济南市累计投入1200余万元,通过建立老艺术家工作室、评选青年文艺之星、文化艺术新秀等形式,力争不断推出高精尖艺术人才,打造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高层次艺术人才队伍。”市文化和旅游局文艺处处长马涛介绍。

经过3年时间,2021年11月23日,姚忠贤老艺术家工作室结项验收汇报专场演出率先登场。随后,董砚萍、李桂英、丁小秋、朱小榕等人的结项验收汇报也相继举行,邓宝金、于鹤咏的结项汇报也在准备中。青年文艺之星薛晓冬、安秋菊、何瑞雪、刘岳、刘元新、刘珊珊、邵荣震、孟璇、孔海涛等人的结项验收以演出、展览、作品集等形式举行汇报。

让老艺术家们的艺术经验发挥传帮带作用

1月7日,青春版莱芜梆子《儿行千里》结项验收汇报专场演出在莱芜梆子演艺剧场举行。《儿行千里》是由济南市莱芜梆子剧团创排的一部反腐倡廉题材的作品,曾获全国第12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及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优秀剧目奖。莱芜梆子表演艺术家李桂英饰演的“忠子娘”是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用自己的大爱使贪污受贿的儿子迷途知返。

青春版《儿行千里》由优秀青年演员付霞、曹伟杰等领衔主演。这也是老艺术家工作室成立以来,李桂英为青年演员传授、排练的剧目之一。

“两年来,我以每年一部大戏为基础,两年内传授、排练一部大型莱芜梆子传统剧目《逼婚记》,一部莱芜梆子大型现代剧目《儿行千里》。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每月进团辅导、集中说戏,通过以师带徒、以戏促培,优质培养了莱芜梆子青年后备人才。”李桂英介绍。

“我今年80了,大家伙儿再不听,就快听不着了!”常听曲艺的观众,对北路山东琴书表演艺术家姚忠贤在舞台上的这句开场白都很熟悉。当然,这是他的调侃玩笑。但如此高龄一直战斗在舞台上的老艺术家,确实为数不多。而作为北路山东琴书的唯一传人,姚忠贤一直将该艺术的传承发展作为毕生追求。姚忠贤(北路山东琴书)老艺术家工作室成立以来,姚忠贤授课100余次,培养济南市曲艺团、济南市文化馆、山东管理学院、聊城莘县文化馆弟子及学生30余位。无论是数九寒天还是酷热三伏,已经80岁高龄的姚忠贤每周一、周二都会准时来到市曲艺团,对学生们口传心授。市曲艺团青年演员宋攀攀、朱会强、马业垒、孔明明、孙苗、许庆贺、杨睿,还有来自聊城莘县的王萌等人,跟着姚老师学习了经典传统名段《梁祝》《刘伶醉酒》《洞宾戏牡丹》《偷年糕》,新编作品《红腰带》《月亮之上》《古庙之夜》等。

“集中一段时间系统地学习山东琴书,之前这种机会很少,因此学生们都很认真,学习刻苦,进步也很大;而且通过这段时间,传授给学生们许多山东琴书的发音技巧、唱腔变化等,我们得共同努力,把这门曲艺形式传承下去。”姚忠贤表示。

此外,丁小秋老艺术家工作室协助剧院创作了儿童音乐剧《想飞的兔子》和沉浸式儿童剧《蹦哒、元宝和咕呱》;多次参加剧目研讨会,为新创剧目把脉、建言;多次与剧院主创人员漫谈、交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带领儿艺主创团队赴西安观摩,学习全国顶级创作团队剧目合成全过程等。在“泉韵飘香”之《多彩的旋律》新春音乐会上,不但有原汁原味的山东民歌小调集锦,多姿多彩的民族歌曲串烧,还有国家一级作曲朱小榕这两年指导剧院青年音乐人才的原创器乐作品《鹊华弦韵》《青玉案·元夕》《一剪梅》,这些作品通过细致描绘泉城独特风景和塑造辛弃疾、李清照等济南名士形象,以全新艺术视角展示济南深厚历史人文底蕴。

“之前很多老艺术家退休了,很多场合都见不到他们的身影了。老艺术家工作室的设立,确实让他们几十年积累的艺术经验、表演风度再次展现出来,同时发挥了他们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一举两得。应该进一步延续这一机制,让更多的老艺术家参与进来,推动济南文化艺术事业更高质量发展。”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让青年文艺人才有机会参与更高水准的艺术创作

艺术的繁荣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前几年,由于编制封存等原因,济南市的表演人才、创作人才存在着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问题。此次青年文艺之星、文化艺术新秀等人才培养项目,给了青年表演、创作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

“当选青年文艺之星的3年,我自己共创作完成了大型戏曲剧本两个、小型戏曲剧本8个,戏歌、曲艺等小作品也有近10个。”原济南艺术创作研究院的青年编剧孟璇表示。连续4年,孟璇的多部作品都入选山东省舞台艺术青年人才创作项目,目前已经有一台大戏和两台小戏立上舞台,还有一大一小两台剧目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排演,这对青年编剧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实践机会。“在上演的这些剧目中,剧种涉及京剧、吕剧、莱芜梆子,与济南市京剧院、吕剧院、莱芜梆子剧团都有合作。我想这应该就是对济南培养扶持青年艺术人才工作最大的回报吧,用个人的业务成果回馈我们自己的院团。”

在济南市吕剧院复排演出的《莫愁女》《刘胡兰》两部大戏中,何瑞雪均担纲主角,她的精彩表演得到专家和戏迷的肯定;市儿童艺术剧院刘岳在做好演员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在剧院的支持下,尝试导演工作,先后执导了儿童剧“憨憨熊”系列和《蹦跶、元宝和咕呱》;市歌舞剧院邵荣震作曲的歌曲多次入选中国音乐家协会“百年百首”全国优秀新创歌曲、“唱响百年”

爱国主义原创歌曲;市艺术创作研究院莫非两篇理论文章刊登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国戏剧》上;市吕剧院安秋菊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美术大展;市京剧院刘珊珊先后在《白蛇传》《红鬃烈马》《大舜》《邓恩铭》等多部大型京剧中担纲主演;市杂技团孔海涛多次在国际、国家级重大比赛中摘金夺银;市山东梆子剧团刘元新喜获山东省戏曲青年名家称号,市曲艺团薛晓冬积极参与创排情景曲艺书场《清风颂》《铭记》,作品在山东省曲艺大赛、山东省小品曲艺新作展演中屡获一等奖……

采访中,多位“青年文艺之星”表示,这一称号认定对青年人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首先‘青年文艺之星’这个称号是对我们的一个定位,行业内、所在单位包括社会各界都会从更加专业的视角看我们,让我们有机会参与更高水准的艺术创作。而我们有了这样的机会,自然能够取得更多进步。再有就是这种荣誉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压力,会让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不自觉地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从过去较为被动的成长变成主动要求成长,想要变得更好。”市杂技团青年演员孔海涛表示,当然除了这些无形的激励,“青年文艺之星”一些实打实的扶持也很重要,比如每年会有一部分扶持资金用于专业学习和创作,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在这方面我身边的好多同行都很羡慕我,比如去外地观摩啊,请全国优秀的专家来授课呀,我都能通过扶持资金去实现。”

在自己的编剧作品立上舞台的过程中,孟璇还需要和导演、舞美、作曲等这些主创人员打交道,很多也是“80后”“90后”,虽然经验不是很丰富,但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碰撞、创意激荡、打开思路,是一个彼此成长提高的经历。“同生代的团队合作是没有压力。当然更多的时候青年团队的合作是非常愉快的,有时候一个东西出来会感到很得意,就是有那种‘看,我们是比较嫩,但我们真的不一样’的感觉。虽然到目前为止我有过的青年团队合作并没有做出特别耀眼的成绩,但我们确实成长了,如果有机会,下一次一定会更好。”

培养出的是一批人,提升的是一项事业,受益的是这座城市的人民

济南市曲艺团副团长、曲艺剧作家和表演艺术家李洋从扶持、引领、传承三个方面解读了“百人行动计划”的意义:“通过真金白银的扶持,拨付专款,主管部门、所在单位和个人三方签订协议,引起重视。而且这些评选让大家有了奋斗的目标,获得的荣誉与个人业务考核、职称等都是加分项,催发了广大演职员的内生动力。另外,老艺术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符合艺术学习的规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多位专家表示,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相当重视,对“青年文艺之星”“文化艺术新秀”这些青年人才的培养扶持力度恐怕在全省来说是处于首位的。人才难得,培养更难,尤其艺术人才,从事职业工作后要下的功夫可能要比学校教育更大更多。编剧、作曲、演员,哪一个不是通过不停实践、不停出作品、不停舞台检验才出来的?青年人需要平台,需要机会,需要培养和重用。人才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大资源,所以才有“人才战略”。济南的人才战略涉及到了文艺人才的培养,说明这座城市具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与人文品格。文艺是感化心灵的,是陶冶情操的,从培养青年文艺人才抓起又意味着我们的文艺是充满活力且生命力长久的。从这一点看,济南的文艺人才培养政策出的是一批人,强的是一项事业,受益的是这座城市的人民。(本版照片均由记者 陈炜敏摄)

新闻推荐

王庄集镇环境整治党员当先锋

本报讯(记者蒲二利)连日来,莘县王庄集镇各村党员带头示范,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人人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该镇...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