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村居绽芳华 聚焦观城镇“赶考”精气神

聊城日报 2021-12-01 10:39 大字

■本报记者 苑莘

11月24日,明媚阳光照射下,莘县观城镇西韩村的坑塘水面闪闪发光。村党支部书记窦书玲最近一直在琢磨:“这个坑塘除了种藕、养鱼,还能派上其他用场吗?”

为了给村集体找到收入来源,今年,窦书玲带领村干部主动走进群众家,做工作、摆事实、讲利害,收回了40余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集体坑塘。“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盘活坑塘是村‘两委’成员多次讨论后的一致意见。”窦书玲说,“坑塘是村集体资产,如果不收回或者不进行合同规范,受损失的是村集体和绝大多数村民。”

收回坑塘后,窦书玲事事干在前,一连3个多月坚守在整治坑塘岗位上。今年9月持续降雨,她带头冲在一线,身穿雨衣,挥动铁锨,打土堰、填冲沟,保护将要竣工的坑塘边坡。在她的努力下,西韩村一期21亩坑塘土堰一点也没被冲塌。“我们打算明年再整治20亩坑塘,种上藕、养上鱼,进一步增加集体收入。”窦书玲说。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抓好了产业发展,乡村发展就有了后劲,群众生活就有了保障。西韩村是观城镇发展坑塘经济的一个缩影。近段时间,观城镇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除了发展坑塘经济,该镇以党建推动工作,用思想引领行动,种好“党建责任田”也是一大亮点。不论是人居环境整治、壮大村集体经济,还是农村“三资”清理,观城镇在面对各项工作任务时都始终把握政治大局,将党员组织起来,把干部动员起来,努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执行优势。观城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给自己“加油”,在实际工作中给自己“加压”,有效防止学习工作“两张皮”,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到实际行动上。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近期,观城镇建立了经济发展智库,将63名参与意愿强、行业影响力大、专业水平高的行业精英纳入智库,并依托智库引入和培养了一大批有担当、有能力的后备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80人,组建40人的电商人才库,组织对登记在册的90名大专以上学历人才进行帮扶……这些做法使观城镇实现了“引才”和“育才”结合,做到了人才工作关键时刻能降甘霖、解焦渴,又能在平时汩汩涌流、助力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观城镇将继续保持‘赶考’精气神,努力进取、踏实奋进,争取更大发展、夺取更大胜利。”该镇党委书记马保玉表示。

新闻推荐

头枕黄河美梦圆

■本报记者蒋红帅11月23日,冬日暖阳照耀着金堤河畔莘县古城镇前三里营村整齐的橘红色农家小楼。楼前,平坦干净的柏油路边坐...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