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最强大脑” 谋创新发展 2021年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侧记

聊城日报 2021-10-22 11:01 大字

■本报记者 曹天伟

10月的古运河畔,秋高气爽,硕果飘香。21日上午,市会议接待中心高朋满座、贤者云集,50多位来自各行业、各领域的院士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拉开了“才聚水城·合作共赢——2021年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的序幕。

这是一次“最强大脑”的智慧碰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专家……众多知名院士专家汇聚聊城,围绕前沿科技探讨交流,擦出智慧的火花。

这是一个产学研对接的最佳平台。围绕现代高效农业、高端装备制造、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产业领域,聊城广大企业事业单位与各位院士专家主动对接,洽谈合作项目,转化科研成果,解决技术难题,为聊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凤栖梧桐,龙游瀚海。新时代的聊城,有着前景可期的未来,有着尽展才华的平台,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一定能让各类人才大显身手、大有作为。”活动启动仪式现场,市委书记孙爱军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与会的各位院士专家伸出“橄榄枝”,也凸显出对聊城人才环境的充分自信。

这种自信,有着深厚的底蕴支撑。近年来,聊城坚持把人才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全方位做好招才引智文章,为各类人才来聊创新创业提供最好资源、最优服务,形成了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人才工作格局。本次活动前,聊城已先后举办了5届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累计邀请19位院士和300多位高层次专家来聊交流合作,签约项目88个,开展技术合作、解决技术难题600余项;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招才引智政策,设立了1亿元的人才创新发展基金,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提供项目扶持、融资支持、生活补贴、住房保障等优惠政策,累计拨付人才生活租房补贴1500余万元;成立聊城产业技术研究院、绿色发展研究院,开通了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开展优秀人才健康查体、休假考察等活动,用心营造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

作为聊城的“老朋友”,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友明对这里的人才发展环境十分认可。早在四年前,张友明就和临清桑黄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目前,以张友明为主导的黄河故道桑黄功能性食品院士工作站已经在临清市挂牌成立,为当地桑黄产业发展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此次受邀参加院士专家聊城行活动,张友明坦言:“希望和聊城市相关单位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帮助破解技术难题,为推进聊城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把“最强大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离不开产学研合作。本次活动期间,山东金正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英国杜伦大学博士乙海琳、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丁新华、国家开放大学专任教师夏朝阳等多位专家签约,将在文博创意产品开发、葫芦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此前已经和金正动画进行了多次对接,希望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乙海琳告诉记者。

曾在莘县挂任科技副县长的史庆华,是山东农业大学蔬菜系主任,这次专门来到聊城,与莘县农业农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多年来,一直和莘县在农业科技领域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希望通过这次签约,为我们今后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打下基础。”史庆华说。

一次次洽谈对接,一个个项目签约,为聊城带来越来越多智慧因子、智力支撑。正如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邱春雷所言:“本次活动必将进一步鼓励和吸引更多专家人才到聊城发展,绘就天下英才汇聚聊城、聊城英才灿若星河的美好蓝图!”

新闻推荐

莘县 一链办理提升审批服务质效

本报讯(记者蒲二利通讯员王娟)9月26日,友好商务酒店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负责人王博来到莘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准备办理食品经营...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