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菊:坠子艺术老曲新弹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于伯平
“舞台可以不设置太高,这样离群众更近,更容易交流……”3月2日,徐秋菊又一次来到了莘县十八里铺镇政府,和镇文化办的工作人员探讨燕塔书场的建设问题。今年,由徐秋菊和十八里铺镇合作的燕塔书场即将投入使用,建成后,燕塔书场将为当地的群众提供一个固定的娱乐站点,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徐秋菊是十八里铺镇前李庄村的一名文艺志愿者。出身曲艺世家的她,自幼随父母学唱河南坠子,目前是河南坠子的市级非遗传承人。“吃过百家饭,走过千村路”,十四岁登场说书,她演出的一部《包公案》让很多人赞不绝口。
后来,徐秋菊在济南开了一家婚庆公司,搞得有声有色,从经济角度来说,她完全没必要再回乡登台演出。“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刚开始,家人也很不理解。”徐秋菊说,“每次回老家时,乡亲们就拉着我的手说,‘秋菊啊,你啥时候再给我们唱坠子啊?’”这些话唤起了她重返舞台的决心。2018年9月,徐秋菊返乡踏上了文艺志愿演出的道路。
“刚开始就是在自己村里演,慢慢地,就扩大到了周边的乡镇。”2019年,徐秋菊开始带着妹妹和妹夫在前李村等地进行义演,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欢迎,先后吸引了30多位民间艺人参与演出。两年多的时间,她和她的小分队先后在十八里铺镇、徐庄镇、观城镇等地演出50多场,观众达上万人。在志愿演出中,他们坚持传播正能量,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贴近生活的表现形式说莘县故事,唱莘县发展。为提倡文明新风,徐秋菊选唱了河南坠子《孝当先》;为宣讲政策,他们先后演出了《欢迎您来莘县安家》等节目;在疫情防控期间,她带领曲艺志愿者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开展了“曲艺扶贫进乡村”、“曲艺扶贫点对点服务”等活动。每次演出的时候,他们都会积极和群众互动,唱他们爱听的河南坠子、山东琴书、山东快书等地方特色节目。
“近路骑车、远路公交,演出还得自掏腰包,很多人都问我图什么。”徐秋菊说,两年的志愿演出,她始终明白自己的初心:在展现自己才艺的同时,能让乡亲们开开心心地过日子,就是她的个人所图。“在服务群众的同时,我们也弘扬了曲艺这门艺术的传承。”在志愿演出期间,徐秋菊先后收徒四位,义务传授坠子艺术。“现在我的家人对我非常理解,也很支持。”徐秋菊说。
“秋菊,今天还有演出吗?”“大家伙儿天天等着你的演出呢。”2月23日一大早,为了庆祝元宵节,徐秋菊和她的演出队伍利用“流动舞台车”,在前李村文化广场上举行了“文艺进万家、健康你我他”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这也是他们常态化文艺演出的一次尝试。“以前,文化下乡大多是任务形式的,时间太短、内容太少。”徐秋菊介绍,为改变这种局面,镇文化办探索建设固定的文艺演出站点,将文化下乡活动常态化进行,在寓乐寓教中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新风尚。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聊城,像徐秋菊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的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志愿者队伍当中。
新闻推荐
题字:李学明三位画家商讨草图《春耕图》李学明梁文博卢洪刚李学明1954年生于山东莘县。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