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在成长 家园更宜居 “十三五”时期聊城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眸之四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胡欣
聊城,是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家园。
这块土地上的每一处风景,都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这座城市的点滴变化,丰满着每个人的记忆和梦想。
过去的五年,你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悄然成长。通达四方的路网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楼房鳞次栉比勾勒出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徜徉古城,青瓦粉墙与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十三五”时期,聊城市大力实施城市提升工程,建设卓越秀美、宜居宜业的魅力水城,让城市更有气质、更有品位、更有活力,也给群众带来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
一座城市的交通区位和地位,体现着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2020年12月23日,聊城西站站前广场,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中,郑济高铁配套基础设施暨高铁新区建设正式启动,高铁梦想照进聊城现实。
仅仅3天后,2020年12月26日,高唐至东阿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济南都市圈“高速大四环”中的“西弧”大局已定,聊城与济南都市圈内城市进一步串联起来。
交通兴,聊城兴。“十三五”期间,聊城先后被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原经济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聊城实现在鲁西地区率先崛起,首先是立体大交通等基础设施要跟上。”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俊之表示。
德上高速、青兰高速、莘南高速建成通车,郑济高铁正式开工,雄商高铁、聊邯长高铁、聊城机场等取得阶段性进展,公路、铁路、机场多维立体全面“硬核”提升。昔日偏居鲁西一隅的聊城正在成为冀鲁豫交界地区举足轻重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27分钟到济南、50分钟到雄安,60分钟到郑州、70分钟到北京、3小时到达江浙腹地……以聊城为中心的米字形交通格局加速推进,大大缩短了聊城与省内外城市的时空距离,辐射链接能力全方位增强。
逐梦之城,蓄势腾飞。
(二)
前孙庄村,是莘县东鲁街道一个普通的村庄,穿村而过的郑济高铁,打破了村庄昔日的宁静。
“晚上住在莘县,白天在济南工作,咱也体验一下双城生活。”在济南普洛斯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工作的孙代刚,对莘县高铁新城的建设有着满满的希冀。
不断拉大的城市框架,让许多像孙廷玉一样的聊城人未来生活规划有了无限可能。
2019年9月6日,茌平撤县设区正式挂牌。聊城告别“单区市”的历史,成为下辖两个区的地级市。聊城主城区面积扩大了约一倍,发展空间得到充分释放,聊茌东都市区建设迈出了关键一大步,城市版图和规模不断扩大。
“高铁新区总面积186平方公里,核心区21平方公里,将按照‘鲁西新门户、生态智慧城’的总体定位,分三期开发建设。”市高铁新区管委会主任贾相云说。
聊城市围绕打造冀鲁豫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紧抓济郑、雄商高铁建设的历史性机遇,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加快茌平融入中心城区步伐,推进市城区大外环建设,高水平规划布局聊城、茌平、临清、莘县4个高铁新城。
“城际公交平均每半小时一班,去济南方便多了。”茌平区居民刘女士说。如今,不仅是从聊城到济南,从聊城到全省多个城市,聊城市民都可以更加方便地乘坐公交出行。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商事登记跨市通办,产业融合提质增效……聊城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对标找差”,多谋合作共赢,聊城在完善功能品质中,持续提高城市能级。
(三)
城市品质提升,事关城市形象,事关百姓福祉。“过去的一年,架桥修路改造开发区转盘,东昌路上的堵点全部打通。原来驾车从东到西需要30分钟,现在只需要15分钟。”对城区交通变化,家住王口桥附近农行家属院的姜先生深有感触。
为缓解城区交通压力,聊城市完善中心城区道路交通体系,着力解决长期困扰群众出行的堵点痛点难点。2020年实施了东昌路改造提升工程,拓宽东昌路王口桥、东板桥、徒骇河大桥。
彩色路、借道左转、城市绿波带,加快路口渠化改造和“智慧交通”建设,使市城区主干道通行效率提高15%。
出行的顺畅就是心情的顺畅,也是日子的顺畅。“打通向阳路后,香江市场客商车辆运输顺畅了。”市民张晋说。2020年,市城区新开工和续建“断头路”35条,全长约53.9公里,计划总投资约23.56亿元。主城区新建、续建道路57条,新改建桥梁17座,新建过街天桥7座。
一个个“口袋公园”,巧借地利,恰到好处地“落子”高新区城市规划的大棋盘,让城市的边边角角使用得淋漓尽致,市民徜徉其中,能够感受其美,放松身心。
聊城市依据《山东省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对东昌府区和高新区两个城市品质提升试点片区相继开展提升工作,确保城市市容整洁有序、生活交通便利安全、公共空间明显增加、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特色魅力充分彰显。2020年主城区新增各类公园、街头绿地7处。
水,是这座城的灵魂。河湖秀美,水韵悠长。“十三五”期间,聊城市深入做好水文化文章,持续完善“一湖两河”周边配套设施,提升四新河等城市河流景观,做好望岳湖周边城市设计,城水相融的城市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这几年没回来,聊城变美了、变干净了、变大气了!”祖籍聊城的澳大利亚客商马连泽对聊城的变化发出由衷感叹。
(四)
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安居乐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
“过去最怕过冬天。现在小区终于通上了暖气,可以舒舒服服过冬啦。”1月8日,家住聚源巷小区的67岁退休老人邱德河说。去年他所在的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实现路面硬化、水电改造、暖气直供,换了“脸”的小区让生活在这里20多年的居民连连称赞。
从“忧居”到“优居”,城市有温度,生活更舒适。据统计,2020年聊城市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4个、5988户、55.1万平方米,预计投资1.1亿元。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主城区集中供热直供到户全覆盖。
如果说老旧小区改造是在治愈“城市的伤疤”,那么棚户区改造就是还历史欠账。
半空中,一架架塔吊正在进行吊装作业;地面上,各种机械穿梭忙碌着。度假区邓楼片区项目承载着邓楼、龙湾两个村庄5000多名群众的安居梦想。项目总投资8.5亿元, (下转A8版)
新闻推荐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苑莘通讯员牛腾今年的冬天一如既往地寒冷,寒风像针芒一样无孔不入。1月10日,凌晨4点的寒夜,房檐上挂着...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