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 莘县选调生奉献基层、奋斗一线的故事

聊城日报 2020-05-06 16:29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苑莘通讯员王辉

用初心谱出青春脉搏的律动。近年来,莘县高度重视选调生的成才成长,让选调生在基层成长锻炼,在攻坚克难中历练,持续不断为干部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扶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28岁的选调生孙正威是王奉镇扶贫办主任。王奉镇是莘县脱贫攻坚任务最重、贫困户最多的乡镇,工作头绪繁杂。“任务重,难度大,传统种植道路走不通了,怎么提高群众收入,实现脱贫?”摆在孙正威面前的不仅是贫困群众增收问题更是扶贫道路选择问题。扶贫没有退路,只能改思路!孙正威一遍遍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实际情况,一次次对接扶贫企业。“扶贫路上不让一人掉队,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起早贪黑不怕,炎热酷寒也不怕,我就怕找不到脱贫的路子。”孙正威一句话道出了他在产业扶贫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他在厚厚的笔记本上记载的1789名贫困群众的实际需要、528户贫困户的脱贫帮扶措施及落地的投资总额为4150万元的扶贫产业项目都是他为贫困群众呕心沥血的最好见证,也是选调生在基层一线用奋斗和奉献刻下的金光闪闪的青春符号。

“我认定农村就是我的舞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就是我的事业”

“村里的这个坑塘是集体资产,产生的集体收益要归村集体……”村民眼里这个瘦小的姑娘,是刚刚通过全县公开选拔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尤亚楠,她当初报名参选村党支部书记的时候让人感到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我当初选择做一名选调生就没想过轻松舒适,年轻人不经过摔打怎么成长?我认定农村就是我的舞台,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就是我的事业。”尤亚楠上任5天就收回了村里被违法侵占的坑塘,并联系客商建起小龙虾养殖基地,这件事对她来说是新的奋斗起点,“组织给我提供锻炼的平台,我要让党放心,村里的大爷大妈都把我当亲闺女看,我必须对得起这份信任。”尤亚楠坚定的眼神里透着坚强,这个裤腿上总是沾满泥土的小姑娘,诠释了最美的青春模样。

组织的信任是前行的动力,90后当上“一把手”

“7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刚被组织提拔重用为县团委书记的29岁优秀年轻干部尚征说,“职务变了,角色变了,但是选调生滚烫的初心没有变,组织的信任是前行的动力”。近年来,莘县县委组织部打破隐形台阶,对德才兼备、群众认可和工作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提拔重用,尚征就是其中一位。随着组织部门的培养和关心关爱,在莘县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会涌现更多“作风优良,敢攻难关,服务人民”的优秀年轻干部,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道青春亮丽风景线。

“庆幸自己选择做了一名选调生”

“庆幸自己选择做了一名选调生。”说这句话的是曾在两个乡镇参与扶贫工作的选调生张帆,她是市党代表。“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与所有基层干部同甘共苦,下村入户,汗水流了很多,但肚子里的墨水也装得更满了,与群众的感情也更深了。”张帆说。对她来说,农村基层工作的每一天都是一节生动的实践课,厚植为民情怀,弘扬奉献精神,勇于拼搏奋斗才是青春的底色。

“党和组织让去哪里,哪里就是阵地”

“选调生是不能选择的,党和组织让去哪里,哪里就是阵地。”刘展是刚交流至国企任职的选调生,负责高铁新城建设。“新岗位带来的压力和挑战确实不小,时间紧、难度大、任务重。战场虽然不一样了,但昂扬的斗志仍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莘县县委组织部特别选派16名选调生到“两河拆违”“土地增减挂钩”和“高铁新城”等急难险重的攻坚工作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对这些选调生来说,工作的变动不仅是空间的转移和岗位的变化,背后更肩负着“哪里需要去哪里”的使命担当。

新闻推荐

莘县妹冢镇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扶贫验收工作

近日,莘县妹冢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人员,对标聚焦找差距,全面整改抓落实,让各项问题清零,扎实开展扶贫验收工作。一是...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