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对曾广福的题词激励着董杜庄人接续奋斗 劳模精神代代相传

聊城日报 2019-12-27 13:55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苑莘

莘县董杜庄镇有传承艰苦奋斗劳模精神的两个博物馆,分别是全国劳模曾广福纪念馆和董杜庄镇西瓜博物馆。

曾广福纪念馆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史实,生动地再现了全国劳模曾广福光辉的一生。在董杜庄镇,全国劳模曾广福有着极高的声望,其事迹至今为当地人所传颂,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曾劳模”。“曾劳模一生十多次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可他从不骄傲自满。”当地群众回忆起曾广福时说,毛主席曾为他题词,“你是共产党员,又是劳动模范,要起桥梁和带头作用”。

曾广福也是这样践行的:1951年,他创办董杜庄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起,他带领群众铲除沙丘、平整土地、打井开渠、植树造林,先后将千亩碱洼地改造成良田,将500亩沙荒地改造成果园。1964年,全大队在耕、播、运输、加工等方面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劳模精神在董杜庄镇代代相传,该镇的西瓜博物馆就是一个例证。“咱们镇上的群众都较着劲过好日子,你家种西瓜大棚赚钱了,我也种。”该镇干部董新潮介绍,每年农户竞争最激烈的就是“瓜王”和“瓜后”之争,“大家都卯着劲,要让自家的瓜得第一。”在西瓜博物馆,昔日瓜王一比一的复制品,以其硕大的外形令大家啧啧称奇。

董杜庄人从不甘于落后。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解决农民群众致富无门的问题,该镇引进拱棚西瓜种植技术。过去20多年里,该镇依靠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优质西瓜种植面积,现全镇拱棚西瓜面积已突破4万亩,人均收入1.5万元,逐步带动河北、河南及周边地区西瓜种植面积达20万亩。董杜庄镇成为西瓜种植的中心区,被评为国家级西瓜标准化示范区。董杜庄镇的户均大棚数在全县乃至全市“拔尖”,当地农户经过多年努力,摸索出立体间作套种的一年“三种三收”的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复种指数,凭此一项,大棚每亩可增加收入万余元。

为了做大做强西瓜产业,莘县每年定期举办西瓜节,吸引了冀鲁豫三省的种植户、农资销售和农产品销售从业人员参与。每届西瓜节还引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中央电视台四套、七套节目曾连续几年对西瓜节进行宣传报道,2015年6月,中央电视台一套《生活早参考》栏目组来到董杜庄镇,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专访,拍摄纪录片《西瓜兄弟的较量》,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毛主席接见曾劳模,并为曾劳模题词,这些事情一直激励着我们镇上的群众。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家都富起来了,可村集体的收入却没有跟上来。为此,我们准备回去后先流转一部分土地,建四五个实验大棚。”邵庄村党支部书记贾严军计划在实验大棚取得成功后,号召大家加入合作社,按照一定比例给村民分红,“合作社收益的一部分作为集体收入,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群众、发展生产,贾严军和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一样,正努力将劳模精神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莘县实验高中 道德讲堂开讲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向阳通讯员叶朝霞)12月15日上午,莘县实验高中在博学楼二楼道德讲堂举办了“士农工商话古今”主...

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莘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