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溢幸福楼

青岛早报 2019-09-29 23:43 大字

西广场坐落在青岛四川路一侧,菏泽四路以西。那里原是海滩,上世纪30年代起,一些离乡农民和城市贫民在此栖身,逐步形成一片棚户区。1949年之后,房子仍然简陋,由于地势低洼,下大雨常常室内进水。因此,西广场被称为青岛的龙须沟。

1964年,青岛市政府着手改造棚户区,确定首先改造四川路与新广场交会处。消息传出,人们手舞足蹈。街道办事处召开动员大会,号召附近居民发扬风格腾出闲置房、被拆迁户投奔亲友临时居住,仅一个多月改造区域就搬迁完毕。

工地上热火朝天,许多市民来到施工现场义务劳动。八个月之后,第一座幸福楼竣工。从四川路搭建一座桥直通幸福楼三层,桥上五层,桥下两层,虽无电梯,却也极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一座新楼倏然在海边崛起,一时引起无数人艳羡。

当年共有256户入住,过去的棚户房变成了锃明瓦亮的大楼房,老百姓高兴地说:“这是共产党给咱带来的幸福。”因此这座楼被称为幸福楼。有一首童谣说:“姐姐笑,一朵花;奶奶笑,瘪嘴巴;爹笑娘笑四邻笑,笑啥?笑俺搬进新楼了! ”幸福楼落成典礼上,群众欢呼雀跃。 《青岛日报》整版刊登了相关新闻和大幅照片,广播电台也播发了相关消息。许多单位组织职工到幸福楼 “忆苦思甜”,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到幸福楼访贫问苦。那时我在莘县路小学当老师,班里不少学生住在西广场,他们目睹了楼房的建设过程,其中不少人还住进了幸福楼。我带着学生到幸福楼参观,让他们写心得体会。后来听说,台西镇其他小学也组织了此类活动。

当时我家住在西广场48号,属于第二批改造范围。 1966年初,我和母亲搬到西江路一个朋友家暂住。同年11月两座楼房竣工,可安置204户居民。我们家12月搬进2号幸福楼六楼,南北朝向里外两间,使用面积18平方米。我和母亲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心情格外舒畅。凭栏远眺,前海后海尽收眼底。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仿佛一夜间就实现了。之后,我在这里结婚,直到1977年8月女儿上二年级才搬走。在幸福楼住了十个年头,离开时真有点恋恋不舍。

1967年至1968年, 1、5、6、7号幸福楼和青岛48中学相继建成,西广场改造大功告成,包括412户拆迁户在内的一千多户居民住进了新居。

2008年5月,由于海底隧道和东西快速路三期工程开建,幸福楼面临拆迁。住户们欢欣鼓舞,因为即将搬到新的小区居住,住房条件会进一步改善。 2009年,七座幸福楼和青岛48中学被彻底拆除。2012年,胶宁高架路建成通车。接着,西广场原址上耸立起几座摩天大楼和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至此,西广场又焕发了新生。

侯修圃

新闻推荐

楚玉刚用4个香瓜敲开致富门

家境贫寒、意外残疾、被迫辍学、穷小子…这是楚玉刚前半生的人生标签。可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不服输的精神,成为如今赫赫...

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莘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