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这些岗位上平凡人的家国情怀 以岗为家,守望万家团圆
食品抽检忙舌尖更安全“我们忙得不亦乐乎,因为节日市场太丰富了”
□本报记者
李文明
9月11日下午,记者见到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以下称“省食药研究院”)食品综合业务科高级工程师张然博士时,他刚刚完成中秋节食品抽检工作。这项检测任务要求在企业从开始生产月饼到月饼进入流通领域的时间段内进行,必须在两周内完成。这期间,食品检测设备都是24小时运转,人员三班倒。如果发现质量安全问题,抽检信息系统会自动向省市场监管部门传送信息,监管系统同时会启动应急处置,在第一时间控制不合格产品不出厂,已经进入流通环节的依法进行下架、召回处置。
张然说,食品抽检尤其是针对节日食品抽检近年来不断加强。省食药研究院的前身是济南市卫生局卫生试验所,1999年9月划归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8月,才增加了餐饮食品、保健食品等检验职能,更名为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听老一辈检验人讲,在此之前,中秋节市场上能买到的只有几家企业生产的月饼,去晚了都买不到。那时根本不用抽检。
“现在尽管是抽样检验检测,但也让我们忙得不亦乐乎,因为节日市场太丰富了。”张然介绍,今年中秋节抽检的月饼就有几十种,此外还有借中秋节上市的大闸蟹等各种节日食品。
食品的极大丰富以及监管的需求推动了检验检测机构壮大。成立于1949年2月的济南市卫生局卫生试验所,当时只有十几个人,仪器设备全部算下来价值不过数万元。如今全院在职职工305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5%,仅食品实验室面积就达1.7万平方米,仪器总值2.6亿元。该院还建设了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离分析等4个高端食品科研平台,检验能力可以实现国家规定的31大类食品检验检测项目的全覆盖。
随着食品供应的日益丰富,检验检测的标准也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2008年,张然是以硕士学位的身份进的省食药研究院,几年后,深感在这个行业工作需要更深厚更全面的专业基础,张然又攻读了博士学位。
“专业能力、技术水平提升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张然介绍,山东省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检逐步加严加强。2013年之前,每年的省级食品监督抽检在1万批次左右,2014年机构改革后,批次量增加到5万批次以上,2018年更是达到5.7万批次。2016年以来,针对重要节日还会安排“食安护佳节”的专项行动。同时,抽检的科学性、严谨性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如对食品企业抽检的品种、项目选择、区域划定等,都会根据往年积累的大数据分析后确定,针对性更强,准确度更高。
严格、严密、严谨的科学化监督管理,使山东省食品质量不断提升。数据表明,山东省连续9年未在抽检食品中检出三聚氰胺,连续5年未在抽检蛋品中检出苏丹红。省市场监管局的信息显示,2018年山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6.5%。其中,山东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和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合格率均为100%;速冻食品、蛋制品、粮食加工品、肉制品合格率分别为99.5%、99.2%、98.4%和97.3%;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合格率为96.7%。
节假日是省食药研究院抽检人员最忙的时候,但张然认为这样紧张而繁重的工作是一项有担当、有价值的光荣任务,他说:“能让消费者吃得放心,我们才会安心!”
这位第一书记中秋不回家“祖国日新月异,我们要让大石庄村尽快富起来”
□本报记者王兆锋
9月13日中秋节,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政府,小雨时断时续。早晨5点,省派第一书记郭金亮准时起床,将被子叠得有棱有角。
洗漱完毕,长跑5公里,风雨无阻。郭金亮说:“我是为了磨炼意志,天天如此,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就不觉得难了。在运动中思考工作,有时候跑着跑着,就有新思路蹦出来。”
回到镇驻地,简单吃完早饭,下村。郭金亮所驻的村是大石庄村,距离镇驻地有10公里。今年5月2日,郭金亮第一次去村里,当时镇政府还没有给他配电动自行车,他步行2个多小时到村,在村里走访农户,看农作物长势。中午累了,他在地里坐着休息了一会,又步行回镇里了。
我们来到大石庄地头,一片片秋月梨长势良好。村民石新房、石明德等人,见了郭金亮,像见了老朋友一样打招呼,然后谈起秋月梨的管理来。“郭书记,我通过拉枝通风,疏果,能让果树长得更壮。”石新房说。
“咱们下一步能拿到‘三品一标’了,梨子能直供超市。现在咱们的梨,在村里卖2元一斤,到城里水果市场能卖3元,以后进超市能卖得更贵。产业发展大了,咱们还可以集体集资搞个冷库。”郭金亮规划着下一步的产业发展,石新房等人频频点头,说:“郭书记来了,真心给我们办事,我们致富有指望了。”
“如今,村里已发展了秋月梨1300亩,牡丹1900亩,还养了200多只羊。这个省定贫困村,找到了脱贫致富的路子。现在,美丽乡村建设也启动了。”谈起村里下一步的发展,郭金亮有说不完的话。
在省残联工作的郭金亮,从2012年开始,参加了3轮省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在郭金亮到大石庄村任职前,来自牡丹区的第一书记赵红印,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特色种植,并建起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在第一书记们的“接力”帮扶下,该村已经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现在,郭金亮正在努力帮村民富起来。
4月底到高庄镇后,每到周末、节假日,郭金亮就骑着电动自行车到周边县(市、区)考察项目,有时候单程需要30公里。就在中秋节前一天,他骑车到10里外的吴盛镇,向退休的农技站长崔明周请教,大石庄的盐碱地种什么农作物好。
“过节了,您不想家吗?”记者问。
“要说过节不想家,是假的。我为什么中秋节不回家?是因为我觉得在大石庄任两年第一书记的时间太短了,一晃就会过去。我要珍惜这个平台,只争朝夕,为乡亲们多做些事情。所以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两个月回一次家。”郭金亮说,“我在部队24年,赶上了好时代,目睹了祖国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驻村帮扶,我发现自己能在农村给百姓办些实事。我所帮扶的第一个村是莘县张寨镇东大寺村,在我的努力下,村里从没有一个蔬菜大棚发展成为大棚村,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这让我爱上了农村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坚守自己的岗位,努力干到最好,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记者离开时,郭金亮有力地打了一个军礼。他的身后,大石庄生机勃勃。
这对石油父子佳节难团聚坚守平凡岗位,多为国家献石油
□本报通讯员于佳陈军光本报记者贾瑞君
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一万家团聚的日子里,在位于东营市垦利区的胜利油田鲁胜公司鲁源采油管理区,石油工人王绪观和儿子王伟都要在各自岗位上值守。节假日不能和亲人团聚,对这对石油父子来说,已是习以为常。
中秋节一早,58岁的王绪观骑着自行车早早来到单位。走进办公室,他习惯性地先把油井作业设计图看一遍,了解清楚施工安排和环节后,再去现场把重点环节和注意事项跟乙方交代清楚,几乎一天的时间都盯在现场。最近几天正赶上管理区有两口井进行酸化、一口井防砂的重大施工作业,作为这家管理区的作业监督,王绪观的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
所谓作业,是通过采取措施让产量低或不出油的井产出油。王绪观的工作,就是对作业过程中所有施工环节予以监督把关,确保施工质量,实现油井增油。油井增油就有产量,有产量就有效益,所以王绪观成了管理区最忙碌的人之一,几乎每年节假日都在井上。
自1961年打出第一口工业油流井华8井以来,数十万胜利石油工人和王绪观一样,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见证着中国石油事业的巨变。
王绪观所在的鲁源采油管理区管理着400口油水井。从事作业监督工作20年,这些井就像他的孩子一样,脾气秉性都被他摸得“门儿清”。王绪观甚至还练就了一身“绝活”——不仅凭借砂子的味道、颜色和颗粒形状大小,就能为油井是否需要防砂作出诊断,而且还能通过施工图分析出地底下哪个地层防砂做得不好。凭借这一本事,在自己负责监督过的大大小小2000多次作业施工中,王绪观不仅没有一次失过手,还为单位节省下不少作业施工成本。
就在这边王绪观忙着监督的同时,距离他所在管理区驻地不远的胜坨集输站,他35岁的儿子王伟,此时也正在对站上设备设施进行安全巡查。
两个月前,王伟刚从管理区调到集输站,负责站上的安全管理工作。为了尽快熟悉岗位情况,这个中秋节他也选择留在岗位上。这爷儿俩一上班,家里就只剩王伟的母亲、妻子和孩子三个人。
虽然同在一个管理区,但是父子俩平时在单位很难碰面,就算每次在家爷儿俩坐一桌吃饭,也经常是老爷子谈作业施工儿子听不懂,儿子谈集输流程老爷子也不明白。
不过,再多的不懂也丝毫不影响父子俩对工作的执著。王绪观常教导儿子:“咱石油工人干工作要踏踏实实,不能偷奸耍滑,做好自己该做的。”谈起中秋节不能和家人团聚的遗憾,王绪观再一次平静地说:“多少次节假日值班,已经记不清了。和老一辈石油工人比起来,我们这点牺牲算不上什么。咱石油工人,不就是要多为国家献石油嘛!”
新闻推荐
“政府帮助俺申请了5000元,可解决了俺瑞敏上大学学费难题。”莘县董杜庄镇前王海村贫困户程秀琴感谢回访的扶贫干部。201...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